位于安徽省肥东县陈集镇偏僻农村的阳光小学,是全国第一家留守儿童寄宿制村小。被孩子们称为“老师妈妈”的陈万霞,带领着300多名留守儿童,在这座条件远远谈不上优越的学校里以校为家认真学习,快乐生活。
今年43岁的陈万霞,曾经在陈集的小魏小学做过15年代课教师,2005年,因为布局调整合并学校,她被聘到县城一家民办学校担任管理干部。“你们都走了,不要这些孩子了!”2006年暑假,陈万霞回到村里,乡亲们七嘴八舌抱怨起来。原来,中心小学离村很远,不能寄宿,村里的孩子多数是留守儿童,每天上学既不方便也不安全。于是,深感不安的陈万霞决定辞去城里的工作,回乡创办寄宿制小学。
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开办阳光小学的手续很快办好,有关部门还无偿提供了闲置的校园。陈万霞一家和同事、乡亲一起动手,整修教室,购买教具,添置宣传橱窗。不到其他民营寄宿制学校一半的学费标准,认真负责的学校管理……阳光小学很快得到社会的认可和赞誉,第二学期,学生就增加到200多名,不仅本村邻村的孩子来了,连外乡、外县的留守儿童也慕名前来。
校长、六年级语文教师和班主任、校车司机……为了这所非营利学校的正常运行,陈万霞身兼数职。但不管多忙碌多疲惫,只要有时间,陈万霞就耐心地与孩子沟通交流。她在校园里挂起“阳光信箱”,让孩子把自己的心里话写在信中。
写给远方父母的信件,陈万霞会想方设法转交;孩子们的倾诉,陈万霞和学校的老师会及时回信、谈话。
陈万霞还把每个孩子的生日记在本子上,按照生日月份,让生日同月的孩子集中在同一天,与所有寄宿学生一起过一个热热闹闹的生日。孩子们自编自导文艺节目为小寿星们“祝寿”,老师则会送上一份生日礼物。在每个孩子的生日前,陈万霞都会打电话发短信“提醒”父母,别忘了在孩子生日那天打个电话,给予孩子特别的爱。
短评
发展中的社会,存在许许多多的难题,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共同面对。陈万霞的可贵在于,没有仅仅发发牢骚、坐而论道,而是为解决难题身体力行。陈万霞不仅用自己的努力让300多名留守儿童“阳光灿烂”,也用成功启迪我们:奉献社会贵在身体力行。(本报记者 李陈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