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8月24日 星期六

    新闻背后

    讲述老百姓爱听的新闻故事

    ——评《光明日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报道

    甘险峰 刘 冰 《 光明日报 》( 2013年08月24日   09 版)
    8月16日,浙江慈溪市供电公司共产党员服务队顶着酷暑来到桥头镇王家埭村,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户的灌溉设施安装电表、检修线路,保障流动抽水机的用电安全。新华社记者 徐昱摄

        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用1年左右时间,在全党自上而下分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活动开展以来,光明日报经过周密准备和精心策划,接连刊发了一系列宣传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稿件,包括消息、通讯、评论、理论文章等体裁。许多专门开设的栏目都令人耳目一新,如《躬行群众路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典型经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一线传真》等。这些专栏分工明确、协调配合,共同演奏出声势浩大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报道的交响曲。在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光明日报》刊发相关稿件近两百篇,规模宏大,力量集中,影响深远。

     

        从总体上看,光明日报注重典型宣传,善用事实说话,围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一主题,进行了充分的宣传报道,取得了明显效果。这些报道涵盖了各省、市、自治区及中央各部门积极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最新情况,还包括了对诸如江苏省射阳县水资源管理所、井冈山干部学院这样的基层单位开展活动的报道,应当说《光明日报》的报道具有广泛的覆盖面和强大的渗透力。除了新闻报道以外,光明日报还特别注重发挥评论、理论文章的宣传、阐释、引导作用,及时刊发理论文章、活动点评和系列评论等,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行及时到位的评述,帮助读者更加准确、理性地认识相关事实,导向明确,颇具影响力和说服力。

     

        从新闻操作技巧的角度来看,给笔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光明日报的记者编辑特别擅长运用讲故事的技巧和方法,从细微处入手,做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宣传报道。例如,《光明日报》7月19日的报道《坐等群众反映问题不如下去直接解决——四川省眉山市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见闻》,开头就为读者讲了一个故事。彭山县凤鸣镇东红社区居民伍艳丽正为即将开张的小吃店忙得团团转。5月中旬,伍艳丽在镇上发放的梦想征集卡上写下一个心愿,希望政府帮助失业群众开展就业创业培训,没想到凤鸣镇党委很快就联系县就业局专家满足了她的愿望。这篇报道用这样一个老百姓的故事说明眉山市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做法,一开头就把读者的目光吸引住了。

     

        关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稿件容易抽象化和笼统化,这是新闻报道的大忌。某些党报流于形式、老套的报道理念以及公文式的语言早已失去了读者市场。而《光明日报》的许多报道注重运用讲故事的手法,让读者从新闻报道中见到人,见到有血有肉的人。稿件还重视使用通俗易懂、生命力强的群众语言,尤其注意使用具有地方特色和个性特点的直接引语,这样的语言总能给受众留下深刻印象,也能引起群众共鸣。这样遵循新闻规律、接地气的宣传报道是群众喜闻乐见的,也是媒体从操作层面对践行群众路线的具体阐释。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宣传最忌讳走过场、走形式,表面上轰轰烈烈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真正把握宣传的要点和效果。只有读者认可的报道才是成功的报道,只有彻底摒弃高高在上、拿腔作调,以尊重读者、贴近群众的方式做报道才符合践行群众路线的精神。

     

        某种意义上讲,党报工作者实际上是在做一个“翻译”的工作——通过讲述新闻“故事”,传达相关党中央的精神意图。仅仅领会了党中央的意图,却不能做好这个“翻译”工作,就不能让读者满意,也不会有好的传播效果,很多工作也往往只能成为表面文章。新闻工作者应当努力学会运用讲故事的方法去做报道,要用新闻语言而不是公文语言做报道,同时还要按照新闻规律和受众喜好,努力做好人民群众的“翻译”。(甘险峰: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刘冰:山东大学博士研究生、唐山学院副教授)

     

    来 信

     

        警惕以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

     

        目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有条不紊地开展。但在实践活动中出现的新情况、新动向亟待引起高度关注。

     

        一是以形式主义去反对“形式主义”现象严重。有的地方领导把教育活动弄成编材料、玩文字游戏,无限发挥“形式”的东西。有的部门将以往搞过的“三讲”“三个代表”“保持先进性教育”“核心价值观教育”等活动的领导讲话、心得体会、剖析材料、整改材料、总结汇报材料找出来,改头换面再派上用场。有些单位采取与以往活动一样的形式:先制定活动方案,成立领导组,然后大张旗鼓作动员报告,再就是听辅导、抄笔记,熬够时间就转入下一环节,编发简报、听取汇报,这种图形式、走程序、搞活动就像做游戏的办法,看似忙忙碌碌受到了教育,其实不痛不痒、收效甚微。

     

        二是不走群众路线、脱离群众的现象没有根本改观。有的领导干部我行我素,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高高在上“涛声依旧”,办公条件豪华不减,乘坐的公车既高档数量又多,不想跟群众打成一片,不愿和群众见面。一些领导干部,不住机关住宾馆,不住居民区住“自建特区”或军分区,层层有门卫,百姓实在难见面。虽然佩戴“党员志愿者”胸牌,但看不见有什么实际行动;虽然党员干部车水马龙下乡驻村,但从未驻村一夜,与群众隔心隔肺,最终伤害群众心。

     

        三是借助活动,以红色教育的名义顺路搭车到著名景区旅游,劳民伤财。以往有些地方一提到教育活动或干部培训,就组织到各类红色景点、先进地区参观学习。某县区每年都要举办副科以上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中共代表大会、中央全会精神培训班,五六百名干部参观旅游,一年花费数百万元,既挥霍了金钱,又影响了基层工作,老百姓深恶痛绝。

     

        因此,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克服“形式高于实质”的倾向。紧紧抓住各级领导机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这个重点,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使党的领导干部真正受到教育,改进作风,重树形象。要出台可操作性强、规定具体有效的制度来进行严厉整治。同时要加强社会、媒体、公众对教育活动的监督。领导干部查摆和解决作风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及给党和国家造成的损失,诸如形象工程、环境污染、强制拆迁、重复建设等要在媒体公示,诚心诚意接受社会监督,保证教育活动取得实效。(山西晋城 杨党辉)

     

        做好群众工作的加减乘除法

     

        当前,各地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开展。笔者根据自身工作实际以及对身边群众的了解,认为在群众工作上应做好加减乘除法。

     

        首先,在增进群众感情上做加法。做好群众工作,核心在于一个情字。没有真情实感,做好群众工作要么是作秀,要么就是一句空话。一个干部只有心系群众,才能接地气,工作起来也才有底气。为此,干部要在进一步加深与人民群众的感情上下功夫,真正把群众当亲人,真心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做群众的贴心人。要通过感情的桥梁纽带,让干部走进群众的心中,进而增强群众工作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其次,在完善工作流程上做减法。这个的核心是减轻百姓负担,缩短干部和群众之间的距离。要减掉繁琐的程序,做到怎么方便群众怎么办、怎么让群众满意怎么减。要通过建立与群众直通车、面对面的沟通机制,形成与群众零距离的最佳交流状态。要大力推进政务公开、阳光操作,积极推行村级事务干部代办制度,让干部多跑一点,让群众少动一点,最大限度减轻群众负担。

     

        再次,在带动群众致富上做乘法。民不富则心不安,理应成为广大干部的从政准则。要因地制宜,切合实际,通过发展现代农业,推动产业裂变,带动农民搞项目、促增收,切实让群众富起来。要有针对性地搞好试点,通过示范户带动,形成抓住一点、带动一片的致富效应,使群众实现收入倍增。要加大干部帮扶贫困户力度,通过一对一帮扶,手把手示范等方式,切实推进贫困户脱贫致富步伐。

     

        最后,在改进工作作风上做除法。要除去形式主义之风,真心真意为群众办实事;要除去官僚主义之风,和群众打成一片,与群众心连心;要除去奢靡之风,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和群众同甘共苦;要除去享乐主义,真正沉下心思,躬下身子,把感情倾注到所服务的这方土地上,把力量投入到工作发展上,把目标定位在让群众过上更加富裕、文明、幸福的生活上。(辽宁朝阳 孙龙祥)

     

        加强党风建设才能接地气

     

        7月以来,《光明日报》刊发了大量有关党风建设的理论文章和实践探索的成功实例。例如,7月6日《打铁要身硬 挽弓当挽强》一文就着力抓好乡镇等基层干部的作风建设进行分析;7月18日《“四下基层”制度长效管用》中介绍了信访接待下基层,这与某些地方信访接待日流于形式形成了鲜明对比;7月30日《辽宁沿海经济带划出“不开发区”》与7月29日的评论《勿忘人民创造历史》遥相呼应,不只关注在作风建设问题,而且更新发展观、政绩观,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除此之外,《光明日报》刊发的一系列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报道,主题鲜明,角度多样,语言朴实,活泼生动,既有对历史案例的重新认识,也有对时代使命的理论解析,其最终目的就是增强参与活动的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较好地把握住了教育实践活动的学习、调研等环节要求,为教育实践活动的顺利推进提供了较好的舆论氛围并起到了凝聚共识的作用。(山东胶州 杜声武)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