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沈阳8月22日电(记者毕玉才 通讯员李杨)我国是世界第一产钢大国,但第一产钢大国在世界钢铁行业中腰杆一直不硬,生产更高纯度、更高强韧度和更高耐蚀性的新一代钢铁材料,是国人多年的梦想。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大学教授王国栋与他的科研团队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中国梦”一步步从理想接近现实。在日前公布的国家科学技术奖评选结果中,由王国栋教授领衔的“现代轧制技术、装备和产品研发创新平台”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东北大学党委副书记熊晓梅告诉记者:“在东北大学,有四位像王国栋一样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他们年轻时励精图治,努力实现自己的家国梦想;年老后仍然奋战在工作、科研、教学一线,在青年学者、青年学生中传递‘中国梦’。”
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大学教授陆钟武是我国最早从事工业生态学研究的学者之一。早在20世纪90年代,工业生态学伴随人类可持续发展观的形成、在欧美国家悄然兴起的时候,他就凭借对科技前沿的敏感,全力以赴地投入工业生态学研究。他首先倡导并终身研究的穿越“环境高山”理论,阐明了新型工业化道路在环境与发展二者关系方面的基本特征,对我国实现环境与发展的“双赢”,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梦想不仅是一种物质幸福,更是一种精神幸福,我们哪怕就解决一个有意义的问题,能为国家作贡献,那也是一个人的价值所在。”陆钟武深有感触地说。
中国工程院院士柴天佑带领他的科研团队,成功破解了“混合智能优化控制技术及应用”,获得了2007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将“中国制造”推向了最优化的快车道。该项目在酒钢选矿厂成功应用,实现了对矿石布料、竖炉焙烧、磨矿、磁选和浓缩脱水等全流程的优化控制,实现了计划调度、成本控制等生产过程管理与过程控制的集成,实现了综合生产指标优化和扁平化管理。项目实施后,该厂金属回收率提高2.01%,精矿品位提高0.57%,消耗减少20%,产生了上亿元的经济效益,在混合智能优化控制技术及应用领域方面处在世界前列。
在东北大学的课程表里,每个学期都能发现王国栋、陆钟武、闻邦椿、柴天佑四位院士的名字。让大师级学术带头人给本科生上课,有利于大学生从更高的学术高度、更宽的学术视野去探讨问题、研究问题,从而有利于大学生把个人的理想和国家的梦想结合起来。
在闻邦椿的办公桌上,一份170个博士、硕士的毕业生名单吸引了记者的目光。他编撰的《机械振动学》《机械振动的理论及应用》等多种教材在全国被广泛应用;他用半个世纪的时间,先后讲授了“选矿机械”“选煤机械”等10多门课程。“名师出高徒”,这170名学子在他的培养下,现在都已成为我国振动工程和机械工程领域的高端人才和科技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