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8月23日 星期五

    青春荟

    照 壁

    盛文强 (山东滨州) 《 光明日报 》( 2013年08月23日   16 版)

        照壁是胶东房屋的常见格局,打开院门就会先看到它,其实就是一人多高的半堵墙,四边青砖凸起,中间留出大片白月光的镜心,用石灰水刷成白底子,再装饰一些福禄寿等吉祥图案,还有的人家请能工巧匠做了整本的折子戏剪纸,嵌在照壁上。这样的人家,天一亮就打开院门,还要把两扇门撑住,免得被风合上。即便到了夜里,也要亮起灯来。过往的行人无不停下观看,有时为了折子戏的内容各执一词,甚至引起过争斗,主人家自然洋洋得意,笑着出来劝架。照壁正好挡住院里的正房,对于正房里的饮食起居,路人只能靠想象了。我离开半岛以后,见到了更多和照壁一样的遮挡,虽然美到无以复加,却让人敬而远之。

        有一回邻居家要起新照壁,我们都跑去看。门前的空地上堆着黄沙和水泥,门里的墙已经垒好,刷了白灰。施工的匠人正盼着照壁的花样快点送来。一个老太太颤着小脚赶来了,红纸剪成的花样包在白手绢里,叠得整齐,铺展开来,是两条大鱼在滚动,被一个胖娃娃搂在怀里。红纸上的镂空小扇形鱼鳞,精准的序列让人着迷,是老人用剪子一个个抠出来的,她的食指肚,发黄的厚茧上是密密匝匝的剪刀眼,她抖落的几片鱼鳞散落在院子里,和地上日积月累的真鱼鳞混杂在一起,难以分清。为首的匠人早在照壁中心抹出了圆形的镜心,接过花样蘸水贴上去,趁水泥半干时,依着花样用半片剪子抠出了图案,与花样不爽毫厘。第二天水泥干透,花纹描上黑漆,衬着白石灰的照壁墙,白底黑花,令人窒息的美。主人的日常生活深藏在照壁后面,我们一无所知,只有照壁上的黑漆鱼纹在滚动着,象征着“有余”的美好日子。

        照壁也发生过惊悚之事。一位老太太选择在这里结束了生命。看热闹的人散去后,我们才看清,照壁上刻着笑嘻嘻的寿星。原来寿星也有不灵的时候。

        回老家时,正巧路过一个女同学的家门,她的说笑声在照壁后面。上学时我被老师叫到黑板上做题,面对裂缝的水泥黑板,脑子里常常是一片空白,她在下面偷偷地笑。十几年了,笑声依旧,只是人被挡在照壁后面了,模样可能早就认不出来了。我在台阶前停下,灰白的水泥台阶也没有多少改变,而踩在台阶上的这双鞋,却从汗渍斑斑的球鞋变成乌黑锃亮的尖头皮鞋了。在过去的岁月里,我们有了片刻的重合,然后朝不同的方向疾驰而去。十几年过去了,我们有了各自的生活,正如这照壁后的生活,谁也看不到谁,照壁无处不在。

        照壁的角落里,一本卷了边的旧书扔在地上,从院门涌进的风不断翻起书页。书中字迹模糊了,纸页的外缘开裂了,碎成条状,衣衫褴褛。风势愈大,整本书以书脊着地,在暴涨的风势中骤然站起身,靠在了照壁上,人有寿命,书又何尝不是,它已经走到了迟暮之年,需要靠在照壁上歇歇脚了。(作者为80后作家,供职于山东某媒体,已出版《半岛手记》等)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