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河是一座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镇,《左传》中记载的春秋时期吴楚相争的“鹊岸之战”就发生在这里。在历史长河的积淀中,三河形成了古河、古桥、古街、古圩、古庙、古台、古战场、古民居、古茶楼等“八古”景观。近年来,在城镇化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传承文化与改善民生相得益彰的基本理念,做到了科学规划、统筹发展、和谐共生。
科学规划,是保护古镇的基础所在。古镇集厚重的历史和人文内涵于一身,是反映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的桥梁和媒介。怎样让古镇既适应现代化发展又使其历史文化熠熠生辉?为此,我们制定并实施了《三河历史文化名镇保护条例》和《三河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围绕“徽中典型水乡之镇”主题,保护“小桥、流水、人家”为主的自然景观风貌;围绕“清朝繁华贸易之镇”主题,保护已公布和待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特色历史地段、历史风貌遗存;围绕传统特色文化生活之镇,保护古镇原有的街坊格局、店宅格局、民俗生活,弘扬传统文化为主的民俗风貌。一句话就是,在规划的保护下,在城镇发展中该拆的拆,不该拆的一片瓦也不能动。
统筹发展,建设基础设施与开展特色创建。首先,我们保护开发刘同兴隆庄、杨振宁旧居、孙立人故居、国粹楼、大夫第、万年禅寺、古城墙等文化遗存,在发展旅游业同时,重点考虑建设基础设施与开展特色创建。其次,我们近年完善了镇区路网,改造了50.2万平方米各类建筑,铺设青石路面6万平方米,既保持和延续了千年历史风貌,也改善了民生。针对群众改善居住条件的需求,我们在坚持“修旧如旧”和“新中寓旧”的前提下,规划建设了外观粉墙黛瓦的现代化“徽派民居”,与古镇风貌浑然一体。
和谐共生,文化保护和产业发展相得益彰。古镇留有比较完整的皖中徽派建筑群和民间传统文化,既是历史文化难得的科研范本、极具经济价值的旅游资源,也是百姓赖以生存发展的特色优势。结合文化保护和旅游发展,我们大力建设美好乡村,注重发展特色农业,鼓励引导农民发展“一村一品”和农业庄园经济,精心打造了西湖藕粉加工基地、沿丰乐河百里长塘养殖带、沿巢湖水生蔬菜产业带等。现在三河古镇的年游客接待超过2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益达3亿多元,人民群众在旅游接待、商品销售、文化表演和服务业中也得到了更多的实惠,文化保护的自觉性与日俱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