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北方昆曲剧院,北京南城一座略显老旧的院落里,咿呀婉转的曲调已然四处回荡,缓慢舒展的拍子诉说着古老的情怀。
在这里,我们见到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杨凤一。有人说,被昆曲艺术滋养过的人,就好像是一块被雕琢过的碧玉,时时散发着温润与美丽。眼前的杨凤一,即是如此。
600多年前,昆曲诞生在现在的江苏昆山地区,集合了歌、舞、诗、戏等表演形式,行腔优美,唱词精致,以缠绵婉转、柔曼悠远见长。由于京剧等剧种都在不同程度上吸收了它的艺术养分,昆曲因此被称为“百戏之祖”。
1982年,杨凤一从中国戏曲学院毕业,分配到北方昆曲剧院工作,开始接触昆曲闺门旦的戏。“在不断的练习中,我才真正感受到了昆曲的美感,它的文化底蕴从曲调和字词中不断沁入心脾。”她说。
那些年里,由于剧种的局限、观众的缺少等因素,昆曲的发展非常低迷,演员演出机会少、收入也特别低。而自身条件出众的杨凤一,有很多机会出去拍电影和唱歌,年轻的她多次出去走穴赚钱。
直到1996年,剧院重排日本神话《夕鹤》,杨凤一被委以重任,担当主角。“年轻人最怕的、最想的就是被重视。为了不辜负这份重视,我可以去拼命。”杨凤一说,为了塑造好戏中角色,她一咬牙进行了3个月的封闭训练,天天6点起床练功直到子夜。
《夕鹤》的演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部戏奠定了杨凤一剧院主要演员的地位。自此,她开始把昆曲真正当成自己一生要做的事业,投入了自己全部的时间与精力,再没接过一部电影、没走过一次穴。以后的几年时间里,她连续出演了《棋盘会》《百花公主》《贵妃东渡》等剧目,渐渐在全国昆曲界得到广泛认可。
2009年底,杨凤一被推选为连年亏损的北方昆曲剧院的第一任民选院长。“从一个‘角儿’到为大家服务,是一个痛苦的转变,必须要有一种责任。”杨凤一说。
出任院长后,她确定了传统与创新并重的发展方向,带领剧院用心经营传统剧目的同时,努力开发现代曲目。第一步,她撒开人马,全力开拓演出市场。2010年剧院演出365场,一举扭亏为盈。杨凤一把600多万元收入全部发给演员,彻底调动了大家的工作热情。她还督促演员排演精品,冲击艺术节文化大奖,也真的把戏剧界所有奖项都拿遍了。这不仅让观众认可了北方昆曲剧院,而且凝聚了演员们的信心。几年来,大家全心全意练功、排戏,没有一个人出去走穴。
杨凤一非常重视青年演员的培养。她打破了戏曲界多年论资排辈的惯例,大胆启用青年演员担纲主演。让二十四五岁的青年人挑大梁,让有本事的年轻人有机会站在舞台中央。
同时,她主导北方昆曲剧院牵头,每年都与南方几个昆曲剧院开展交流合作,让演员们得以吸收各派表演的精粹。另外,剧院还组建了老年联谊会,把离退休老艺术家组织起来,给青年演员讲课、教戏,并为老艺术家的表演录音、录像,既促进了新老之间的传承与交流,也为剧院积累了宝贵的音视频资料。
杨凤一说:“我现在的工作就是要出人出戏,给年轻人机会,让他们出来。只有出色的年轻演员和新剧目不断涌现,昆曲才能真正繁荣振兴。”(本报记者 罗 旭 通讯员 孙 婧)
人物小传: 杨凤一,1962年生于青岛,现任北方昆曲剧院院长。曾获第十二届梅花奖、第四届中国戏剧节优秀表演奖、新剧目表演奖。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项目代表性传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