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8月18日 星期日

    重走“小道”缅雪芹

    ——纪念曹雪芹逝世250周年大型化装游园会举行

    《 光明日报 》( 2013年08月18日   04 版)

        香山脚下,植物园中,一条石板铺成的小道曲折延伸,从黄叶村一直通向山后的白家疃。

        这条小道已经存在了数百年,人称“曹雪芹小道”。相传,清朝乾隆年间,曹雪芹在西山定居时常常走过这条小道,放眼风物、寻亲访友。如今,小道上还保留着许多与《红楼梦》相关的景点,还流传着很多关于曹雪芹生活的传说。多年来,经常有《红楼梦》爱好者自发重走这条小道,追寻大师足迹。

        今年适逢曹雪芹逝世250周年。为了更好地缅怀这位文坛圣手,8月15日上午,“曹雪芹小道”命名及旅游标识系统发布仪式在北京植物园曹雪芹纪念馆门前举行。小道沿途全新安放了20多块标识牌和大量指示路牌,每块牌子上不仅有引导地图,还有中英文对照的景点说明。

        “设立导览标识系统后,前来追寻和凭吊大师的人们就能很快找准路径,我们也能通过二维码、微信等更亲民的方式,更好地宣传和普及曹雪芹、《红楼梦》,弘扬中华文化。”北京市海淀区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牛爱忠介绍。

        当天,还举行了由数百名群众参加的“纪念曹雪芹逝世250周年大型化装游园会”。游客们在青年演员郑晓东扮演的曹雪芹带领下,同“宝玉”“黛玉”“宝钗”“刘姥姥”等“红楼梦中人”重走小道,从曹雪芹纪念馆出发,经碉楼、卧佛寺、隆教寺,进入樱桃沟,最后到达小道终点水源头。

        据民间传说,这条路上的许多景致都与《红楼梦》的故事创作有关——“元宝石”是《红楼梦》中大荒山无稽崖青峰埂下那块顽石的原型,而“石上松”这一景致则启发了曹雪芹创作“木石前盟”的浪漫爱情故事。游客们身临其境地体会着道旁一草一木、林间一石一鸟在曹雪芹心中所引起的波澜,体味着大师在“举家食粥酒常赊”的穷困潦倒中,是如何保持一份心中的宁静,披肝沥胆创作巨著《红楼梦》的。

        参加游园会的,有来自山西的学生夏令营团体,也有很多《红楼梦》的忠实读者。“我从小就爱画《红楼梦》中的人物,打心眼儿里喜欢这部书,所以天再热也得赶过来。”一位叫于淑平的北京游客说。

        本次活动由海淀区人民政府、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和北京曹雪芹学会共同主办,海淀区委宣传部和北京植物园承办,是第四届曹雪芹文化艺术节——纪念曹雪芹逝世250周年系列活动的前奏。活动为期一个月,将于9月22日在北京植物园举行开幕式暨曹雪芹逝世250周年纪念大会。活动期间,百万人《红楼梦》大传递活动、红楼特色植物展、“曹雪芹西山传说”小学生故事会、《红楼梦》诗词书法作品展、“大师与经典:文化遗产的国内传承与国际传播”国际文化论坛、第四届曹雪芹文化艺术节闭幕式暨昆曲折子戏《红楼梦》演出等纪念活动将陆续展开。

        (本报北京8月17日电 本报记者 王斯敏 本报通讯员 陈 雪)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