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8月18日 星期日

    优秀科学家先进事迹

    一生为百姓作霓裳

    ——记化学纤维工程技术专家季国标院士

    《 光明日报 》( 2013年08月18日   02 版)
    季国标素描郭红松绘

        他与他的同事解决了新中国几亿人的穿衣问题,为新中国的化纤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大到强”奋斗了五十多年,年近八旬仍在努力地工作。他就是我国化学纤维工程技术专家季国标。

     

        8月13日,在位于长安街王府井附近的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所在的大楼,记者没能见到这位老先生。与他共事多年的老同事、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名誉会长杜钰洲告诉记者:“季老现在双目几乎失明,刚做了支气管手术,说话也费力了。他的一生,献给了化纤事业。1958年,我国化纤年产才0.3万吨,仅占世界的0.1%。在几代人的努力下,至2012年已发展到3792万吨,约占全球化纤总量的68%,技术和产品的总体水平达国际先进。”

     

    化学纤维解决了几亿人的穿衣难题

     

        1949年,季国标以优异的成绩从辅仁中学毕业。进入上海交通大学一年后,他转到纺织工程系,从此与纺织结缘。建国初期,百废待兴,老百姓的穿衣是大问题。为了先让大家吃饱饭,当时棉花种植面积仅占全国农田的3.9%,产量也不高,人均消费的棉花只有一斤六两。棉衣、棉被当时都是紧缺物。

     

        为解决老百姓的穿衣问题,1954年前后,国家决定创建化纤工业。当年,周恩来总理亲自会见派去国外考察的一批技术骨干,掰着手指跟他们讲:“中国有6亿人口,可是耕地太少。现在老百姓有的还吃不饱饭,穿不暖衣。看看有没有先进的技术能引进。”

     

        季国标在青岛印染厂实习工作两年后,被派去东德学习化纤工业先进技术。在东德,季国标学的是人造纤维。到了60年代,国家要发展以石油、天然气为原料的合成纤维,他又被派到英国去实习。归来后,国家先后任命他做了保定人造丝厂、南京化纤厂、兰州石油化工厂、江苏仪征化纤联合厂等4个不同种类化纤厂的技术总指挥。

     

        此后的几十余载,季国标都将自己的心血、知识和经验献给了化纤事业。80年代,用化纤生产的“的确良”衣服成为时髦的东西。到1983年,我国化学纤维的产量大大提高。于是,商务部取消了在全国使用多年的布票。至此,中国几亿人的穿衣难题终于得到解决,季国标和他的同事们功不可没!

     

    在逆境中把全部心血注入化纤事业

     

        新中国的化纤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并非一帆风顺。季国标的人生,也随之浮沉。

     

        季国标在保定工作时,因在困难时期,吃不饱饭,靠采野菜补充,他的孩子生下来时只有3斤重。

     

        在南京化纤厂,他不知疲倦地抓设备调试、技术培训、操作练兵,终因过度劳累,以至肝炎发作,过了急性期还毫不在意,直到生产线投产成功才被原纺织部部长钱之光发现并安排治疗。

     

        在兰州石油化工厂,由于季国标主持了从外国进口腈纶装置工作,并负责技术和对外合作,文革时期被打成了“反动技术权威”,受到批斗。那时季国标得了中耳炎,耳朵淌脓水,不能去看病,导致左耳膜穿孔。外国专家撤走后,季国标才被“解放”,工厂建设、生产的担子就压在了他的肩上,他和其他技术人员废寝忘食地试车、调整、培训,终于投产一次成功,产品的部分技术指标还超过了英国。

     

        季国标由于“文革”时被下放劳动,长期接触对眼睛有毒性的化学品,因此患有青光眼、白内障以及视神经萎缩,右眼里还插了根管子,再加上耳朵不好,体弱多病,大夫和爱人常常劝他休息,可是只要他身体勉强能干时他依然要干,还常作报告、写文章,参加科技活动,支持化纤纺织的发展。

     

        季国标主管上海石化腈纶项目时,就住在工厂的车间里。有一次因过度疲劳发烧,白血球降到2000,才被厂长安排去医院住院。经过他的努力,腈纶厂克服了设计制造和培训过程中的不足和困难,顺利运行。

     

    让中国化纤技术与世界同步

     

        1985年,季国标在原纺织部领导和国家支持下,创建和组织了北京国际化纤会议。现国际已公认它为世界两大国际化纤会议之一。该会层次高、影响大,延续至今已成为年会,对促进我国化纤工业的对外开放和技术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90年代,国务院为重点推进纺织技术升级,组成有6~7个相关部门参加的纺织机械技贸结合国产化小组(以自动络筒和无梭织机为重点)。季国标任组长,主持和组织了与国外多家技术最先进的公司会谈,制订我国纺机企业的技术改造方案。这批高新技术的纺织机械已大批国产化,对我国纺织工业的技术升级,起了历史性的重要作用。

     

        1994年,季国标当选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1999—2001年,在工程院领导下,他提出和主持了《推进化纤在相关产业的应用》的咨询项目,有40多位跨学科、跨产业的院士、专家参加。历时三年,他对国内外情况作了大量调查、考察研讨,对所提建议反复论证。国务院领导和有关部门对此咨询报告非常重视和支持,并已形成国家的技术政策。近10年来,产业用纤维材料的产量从173万吨增长到821万吨。

     

        2006年起,季国标用两年半时间,集中精力会同周国泰院士共同主持了中国工程院为国务院所作的重大咨询项目“高性能纤维产业化发展战略研究”。现在,高性能纤维产业化正在迅速推进中,有力地支持着航空、航天、国防军事、新能源建设、环境保护等工程领域。

     

        奥斯特洛夫斯基说过一句话,曾影响了季国标那一代人:“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你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

     

        季国标自己也是这样去做的。他用实际行动,展现了这种生命不息、奉献不止和服务人民的人生价值观。直到最后的日子,他仍在学习前沿科技知识,研究新的咨询项目——“研讨多种生物质新纤维的工程化、产业化前景”。真是活到老,学到老!正如杜钰洲说的,“季老,他是我国优秀科学家的典范。”(本报记者 袁于飞)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