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近来,我国一些出境游客的不文明行为成为国内外舆论关注热点,引发国人深思。实现文明出境游,向世界展示“文明礼仪之邦”的良好形象,是每个中国人的愿望。值得欣慰的是,在我国每年数千万出境游客中,在众多旅行社、导游和领队中,存在着很多传递文明的典型事迹,他们用行动践行着每一次文明之旅。本报今起开设专栏,刊登这类典型,以榜样的力量促进文明健康安全出境游。
张广柱与王钟津,这对生活在北京的普通老夫妇,是中青旅的老朋友。从2008年开始,他们自助游览了欧洲、北美、南美等数十个国家。多年在路上的他们,早已知道怎样将旅游文明装进背包。
“我们去南极的时候,曾经在南极大陆上露营一个晚上。那回可以说对我们是一次深刻的环保教育。我们一共30多个人,从大船上坐小皮筏艇到一块雪地上,用铁锹挖一个雪坑,睡在坑里。所有在船上的东西都不许带下去,走的时候所有东西全部带走,包括排泄物。第二天要把雪坑填平,如果不填平,企鹅可能会掉下去爬不上来,就会死掉。总之就是你走了,所有的东西都必须恢复原状。”
“为什么一定要爬到文物上照相呢?那是人类共同的遗产,破坏了就没有了,是不可逆的。如果真的要留念,可以去买画册。其实把美景留在心里就可以了。”张广柱说。
不带走什么,不留下什么,甚至不去触碰,是对给予自己美感与震撼的自然风光或人文古迹最大的尊重,如果当初人们是为了寻找原生态的山川,与古人的遗存物对话,那为什么要把寻找的东西弄丢呢?
王钟津说,他们每到一个地方旅游,就当成是到人家家里做客。“比如在国外的博物馆或教堂,大声喧哗是一件很不礼貌的事情。教堂对当地人来说是很神圣的地方,到这种地方,应该怀着一颗敬畏之心,即使这不是我的信仰,但只有平心静气地去感受了,才能了解他们的宗教是怎么回事”。
这对“花甲背包客”走过很多地方,感受最深的是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风俗禁忌。比如,竖大拇指在希腊、俄罗斯的意思是滚开;在印度,找一个异性问路,人家不会理你;在泰国,不可以摸小孩的头。他们说,不乱丢垃圾、不乱涂乱刻、不大声喧哗是文明,但文明不止于此,不同文明之间没有统一的规则,唯一的规则就是尊重——我们尊重不同的文化,这就是文明。(本报记者 龚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