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的确是一个新的世界,那里包罗万象,不但有科学知识的海洋,还有无数人类生活的新通道,它成了人们思考和生活的新场所。在那里,人们不但要重新认识世界,还要重新认识自己——
“无网不行”的社会
“沟通和交往”是人类生活最基本的需要之一。莫尔斯电报让电隔空写字,贝尔电话让电为人传话,都比不了多媒体、多通道、多信息量的网络交往方式。互联网瞬时传播声音和图像,不但消除了时空阻隔,还创造了一个虚拟世界。不同语言背景、地域和国度的人,都可在网络中超越时空地沟通;同时,数不胜数的网络渠道也在满足着人们多种多样的交往需求。
探求知识是人类最高雅的追求。在传统社会,知识是稀缺的,由精英人物创造和传承,书籍是很重要的知识载体。但互联网改变了这一切:网络中有海量的知识,并且还在不断更新,你需要时可借助搜索引擎找到——珍藏版图书、卷帙浩繁的资料、各类公开的文献、著名的经典和畅销书,甚至有创新知识的学术论文,几乎都有电子版。在这里,读者变成了搜者,学习也变成了查找。当然,网络并不创造知识,创造知识的是上网的人。但网上无限丰富的知识,改变了人类创造知识的场所和方式。
网络社会自然要借助网络实现信息化管理,这涉及一些最实用的生活层面。比如,网银早已运营,网购正成时尚,股票在网上交易,城市交通也实现网络化管理……再如,政府部门在网站发布行政信息,并与公众实现沟通;企事业单位在网上办理业务,并利用网络进行管理;大学招生要借助网络,甚至司法活动也受到了网络的影响……
上面所说的交往、求知、社会管理等,都着眼于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只有娱乐生活才是消费物质和精神财富。
娱乐生活的网络化,是当代人享受生活的新方式。网络上有海量的娱乐元素,与电视比,网上娱乐可自由选择和双向互动。例如,“暴风影音”的影视库中有随时更新的娱乐信息,优酷、土豆、乐视等网站有很多可免费欣赏的影视作品。网络游戏更加神奇,你有多少设想和构思,就可以有多少种游戏;而且,接近于模拟仿真的高端网络游戏,使得游戏走进现实,体现出网络娱乐的无限神奇。当然,如果一个人过分地沉溺于网上娱乐,肯定会减少对实际生活的感受,从而降低生活质量。
有人讲,“网络社会”是指网络自身构成了一个社会——这没有错,但真正的问题是,我们生活的社会“被网络”了,成了一种“无网不行”的社会。
人们还是生活的主人
其实,互联网最能冲击人类的,还是人性中“善与恶”的种种展现。为什么?因为你在最现代的文化形式里看到了人性中最原始的本能,这会将人们即刻从自由翱翔的信息世界打回到“人间原形”。比如,编写和传播病毒软件是网上一种可怕的犯罪活动,它即针对网络本身,也针对所有网民,因而是真正的“网民公敌”。当然,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病毒对网络的攻击,迫使网络技术不断完善——从该意义上讲,“恶”也推动了网络技术的进步。
有了网络,人性中的恶在这个信息空间得到了淋漓尽致的释放。遍观网络世界,随时、到处可见各种欺诈信息,借助网络进行的犯罪活动始终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此外,网络事件中伦理问题和法律问题也经常纠缠在一起,使上网者的自律成为道德考验。当然,人们也时常能够看到,许多处于困境的人借助网络得到志愿者或社会机构的帮助——这时的网络,传递的是友爱和温情。
总之,网络空间不可能发生真实的血案,也不会飘然走出天使,但却承载着人性善恶最极致的表现。
20世纪90年代,中国最早的互联网公司“瀛海威”在北京白石桥附近树立了一块巨大的广告牌,上有“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有多远———向北1500米”,其实那是该公司办公的地方。今天看来,这句广告词并未道出互联网的实质。互联网与人是没有距离的,也不需向北或向南。有了电脑,网络就在电脑包里;有了智能手机,网络就在你的手上。网络是你走它也走,你到哪里它在哪里,除非网络信号不能覆盖。对于身处信息时代的人而言,问题的核心是并非你在寻找网络,网络早已经主动找到了你——你在网络上必须把握住自己,不要迷失了自己。
我们说,网络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那么,它是否改变了人本身呢?据人类学研究,人类体质的进化要用数万年时间来观察;智力与体质相关,其差别主要在科技和文化的水平。所以,尽管人类社会已迈进信息社会,但人性并未因此发生任何变化——换句话讲,互联网只是扩展了人性表现的空间维度,把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发挥到极致,让人性的复杂性和丰富性有了充分展现,但它只不过利用信息压缩了时空,给人类提供了更多体验生活的机会。可见,无论是在互联网上还是在现实世界里,人们还是自己,还是生活的主人。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北京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