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临超然楼,整个儿大明湖景区尽收眼底。
今年雨水多,恩泽于泉城济南,不但天下闻名的七十二泉,泉泉神勇,如练奔腾;而且草木英武,葳蕤叠加。俯身下望,但见一片又一片浓绿若洪波涌起,庶几将湖水染绿,将楼台亭阁和弯弯的月亮拱桥尽掩,还将漫步在绿色中的男人、女人、大人、孩子和老人们,一个个装扮成影影绰绰的舞台人物。以至于一时思接千载,心神有点恍惚:天地一体,古今同台,莫不是穿越回去了宋、元、明、清?
忍不住回转身,将这感觉知会陪伴的文友。
文友没有应和。含蓄地一笑,款款道:“这超然楼,被誉为江北第一楼。你看,这里还有杨衍嗣的一首律诗呢。”
我惊讶地转身望去,果然,在最高层的楼壁上,悬挂着一巨幅书法,录的是:
近水亭台草木欣,
朱楼百尺回波濆。
窗含东海蓬瀛雨,
槛俯南山岱岳云。
柳色荷香尊外度,
菱歌渔唱座中闻。
七桥烟月谁收却?
散入明湖已十分。
落款果然是“明杨衍嗣”。当然,不是原迹,而是后人誊写的。也有人说,这首诗的作者是杨慎,即《三国演义》开篇词“滚滚长江东逝水”的作者,那就更了不得了。
主人告诉我:据《历城县志》记载,超然楼原为元代学士李泂的别墅,位置在大明湖畔天心水面亭后面。但当年超然楼的规制如何、具体位置何在、什么模样,均已无从知晓。重建的超然楼全然出于今人的设计,是在近年整修大明湖景区时修建的。
中国人都有名楼情结。文人如是。百姓如是。当今负责景区建设的官员们尤其是。
眼前的超然楼坐落在湖边开阔的广场上,大青条石铺地,双重汉白玉围栏。主楼呈古代皇家阁楼式样,歇山重檐,宫形阙制;同时又借助了中国古塔的意象,七级叠加,法相庄严。外表覆铜瓦,在金色阳光的照耀下,丹青乌亮,流光溢彩。最与众不同也最漂亮的是,每层大屋顶的每个檐角,都不是一滑到底的一个翘翼,而是像五角星、六角星那样作多角伸展,看上去就像有着数不清的翅膀,一起发力伴着青云腾飞。我特别注意到,此楼还加进了现代建筑元素,第一层进门处完全是现代大会堂的形制,石质长方形平顶平台,下覆三进石柱支撑大门,组成了一个宽宽阔阔的矩形,直走到里面才是古典的黄色木雕花开门,可见济南人的建筑审美意识还真现代。好一座全新的江北第一楼!
自然而然的,我们联想到了岳阳楼、黄鹤楼和滕王阁。文友特别羡慕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说岳阳楼其实既不高耸也不亮丽,全赖范公的这一名篇传播千古,至今前往拜谒者仍滚滚滔滔。若是有人能为超然楼留下一名篇,那可就太好了……
说的是。三大名楼,全赖名诗名文的传颂。其实还不止,如鹳雀楼、大观楼、嘉峪关、娄山关等,也都因了名家名篇而声名大噪。但,这又是万古之难事。说来,一篇好诗好文虽无二两重,却比修阁筑楼更其艰难得多,“人生识字忧患始”,人的生活质量却是由文学升华的。
主人眼巴巴地望着我。我就说:和那些名篇相比,这首《超然楼》纯写景,的确没太打动我。看来,纯写景的文章即使像绣花那么细密那么美,也比不上具有家国情怀的一路:能击打人心的佳作,必须具有巨大的社会容量,再加之超乎一般识见的人生彻悟,“志高则言洁,志大则辞宏,志远则旨永”。
文友颔首。我又补充道:《岳阳楼记》亦如此。之所以成为千古第一至文,肯定不是因为“至若春和景明……”的写景部分,而是永远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说到这里,我的心一动,突然止住了话头。范仲淹的借岳阳楼抒怀,给我们留下了一位中国政治家的最优美的身影,也为中国士大夫阶层留下了为官的最高境界。而他之后的所有官员呢?所有知识分子呢?还有我们今天的人人、民民、官官们,各自能留下一点什么呢?
人活一世,草木一秋。虽然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但我特别欣赏的一句诗是:“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本以为,自己就这样带着泉水和绿意离开济南了。美则美矣,绿则绿矣,感觉上却有点不满足,似乎缺了一抹夺目的红色。
此时,眼前红光一闪,有人将一大张表格递了过来。
捧在手上,表格吐出了馥馥香气。上面密密麻麻,展现的是济南城市中心历下区去年和今年上半年“民生工程”的实施情况。没有空话、套话、大话,开门见山即见如下文字:
1、设立3000万元专项资金,为低保人员每人每年设立1000元医疗卡,为低保边缘人员每人每年设立800元医疗卡。实现低保家庭成员大病全救助,低保边缘家庭大病费用大部分由政府承担。
…………
5、对老居民小区进行基础设施提升,为2000户居民安装暖气或燃气。目前已超计划安装燃气1973户、暖气1984户。
…………
13、为低保及农村已婚妇女进行免费健康体检。
…………
15、为低保家庭和残疾人实施免费白内障手术。对70岁以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免费手术。
16、为符合参保条件的1077名环卫工人办理养老、生育、失业、工伤保险。为在岗因超龄不符合参保条件的环卫工人设立专项补贴个人账户,离岗时一次性予以兑现。
…………
之所以不厌其烦地引用这么多,实在是因为我越看越兴奋,感觉字字珠玑,连每一个标点符号都那么珍贵。特别让我眼窝发热的是,这些民生工程90%以上是为老、弱、病、残、失独、低保等困难群体和普通群众做的。在当下的社会结构中,他们是特别需要政府关怀而又非常容易被忽视的嗷嗷待哺人群——我老是忘不了一件事:去年暑期,本报头版报道了湖北一位大学生替做环卫工的母亲扫街。他说,一天要不停地扫许多次,不然一旦路面出现污物,母亲就会被扣工资,而那点微薄工资经不起再扣了……那段话是如此强烈地刺疼了我的心。现在,历下区把政府的心疼落在了实实在在的福利上,我想:至少在周末,很多家庭的餐桌上会多出一条鱼或一碗红烧肉,孩子们会欢呼雀跃,大人们心里该是多么舒坦啊。
想不到,心底期盼的那一抹红色,是在这里呢——仿古的超然楼外,竟然铺展着这样一大幅红色调的幸福风情画!
见到历下区区委书记,了解了他的身世,我立即就明白了他为什么会这么做。他是在艰苦的山沟里长大的。他是地道农民的儿子。他从小立誓要让二叔三婶四大爷都过上好日子。他一直没有忘本……
可是,我还有一件事不明白:钱,一分钱难倒英雄汉。这么一笔笔大资金的投入,钱从哪儿来呀?
山里娃出身的书记果然保持着山里人的率真与质朴,实话实道:现在各级政府手里都有资金,就看你用在哪儿了。有装饰广场的,有整刷街道的,有的整备一两所国际一流设施的学校,等等。我们历下区的投放重点,就放在老百姓身上……
书记也热爱文学,是我们的散文文友呢。这一来更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我跟他说起了登临超然楼的感受,不约而同地背诵起范仲淹的名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
离开济南时,车过超然楼。望着绿意湖光中耸然拔起的高楼,我想的是:当今文人无才,名楼赋迄未得到。然有区委书记这样的父母官,在努力一篇一篇地做着《心系民生》的大文章,也堪可告慰了。
(作者为本报领衔编辑,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