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8月15日 星期四

    走进新国企

    挺进深海

    ——中交集团离岸深水港建设关键技术创新发展纪实

    《 光明日报 》( 2013年08月15日   07 版)

        从渤海高空俯瞰,海河入海口,气势磅礴的天津港坐落在浩瀚的326平方公里的蓝色海洋之上。曾经,这里是一望无际的淤泥地,正是“离岸深水港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应用”项目的成功突破,托起了这颗璀璨的海上明珠。

        “离岸深水港建设关键技术,让中国有了在世界任何地方建设港口的实力。”交通运输部副部长高宏峰说。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水运面临两大问题,一是货运量越来越大,港口数量严重不足;二是运输船舶越来越大,而适合建港的岸线多数已被开发利用,深水港口面临无处可建的矛盾。怎么办?答案指向了离岸深水港建设这一港口建设的世界级难题上。

        作为建国以来我国水运工程最大的技术开发项目,离岸深水港建设的攻坚重任最终落在以中交集团牵头,联合行业内28家科研、设计、施工、建设单位247名科技人员的攻关团队身上。

        “方案有两种,一种是建设深水长航道,实现近岸港口的‘浅水深用’;二是将港口建设在外海的深水岛上。”中交集团总工程师孙子宇告诉记者,不同于浅水建设,离岸筑港面临许多世界难题,风、浪、流等海洋动力条件复杂,工况恶劣,环保要求高,施工难度大。“每一项都是对过去理论与技术的全新突破,难度可想而知。”

        站在海滩的人知道,一个波浪过来,细沙会流走,脚就慢慢陷进沙里。这叫做沙土液化。如果把人换成了建筑物,那就是一件极其危险的事情。“在长江口深水航道一个试验工程中,巨大的混凝土半圆体安放就位后,大家都觉得很坚固,但大浪来袭,大块头一夜之间被拍入水底1米多。”中交一航院副总工程师李元音提出,关键要找到一个平衡点——多大的波浪下土不会滑走、地基又能承受得住。

        项目技术总负责人、中国工程院院士谢世楞和他的团队将海洋“搬进”了实验室,首次成功地在土工离心机上模拟了动态波浪对结构的作用,揭示了波浪荷载作用下箱筒型基础防波堤的运动机理,并提出了判别软黏土动力软化的标准。这是世界海上软黏土地基结构设计理论的一次跨越。“依据这一理论,可以更加科学而精确地计算出水下软土地基加固的成本,确保离岸筑港工程设计的安全、经济。”中交一航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谢善文解释说。

        传统筑港技术将淤泥视作废弃物,将几亿方海底淤泥挖除后多数抛向外海,既影响环境又导致浪费。按照离岸深水港建设理念,中交上海航道局有限公司东方疏浚工程分公司研制了管道直径、海上排距和生产能力为世界之最的全封闭管道泥浆清洁输送系统,海上排距达21公里。“如今淤泥成为围海造陆和人工岛建设的紧俏原材料,市场价每立方20元左右,降低成本35%以上。”东方公司总经理周显田骄傲地说。据悉,该项目成果已在国内大连港、天津港、青岛港等大型深水港口建设中全面应用,累计节省建设投资和新增营业额350多亿元。

        依托我国“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的港口工程,“离岸深水港”项目接连攻克了海洋动力环境与总体规划设计、波浪作用下软土地基港口建设、深水大浪条件下外海施工装备、新的地基极限分析理论与监测技术、离岸岛群建港、粉沙质海岸建港、新型结构与新材料、海工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在前不久揭晓的中国水运建设行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上,“离岸深水港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应用”项目斩获特等奖。

        如今,中交集团的离岸筑港技术早已名声在外。“在全球225家最大国际承包商榜单上,中交集团位居第十,是亚洲国家进入前十的唯一企业。在中国走出去企业中已连续六年排名第一,2012年海外净贡献利润占全集团利润超过30%。”孙子宇告诉记者。这份优异的成绩单,凭借的是持之以恒的创新和引领世界的筑港技术。(本报记者 温 源)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