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8月15日 星期四

    吉金乐石

    萧县画像砖略谈

    刘 辉 《 光明日报 》( 2013年08月15日   12 版)
    萧县龙城镇陈沟村出土的祥瑞汉画像砖

        前一段时间,笔者赴京协助著名学者冯其庸整理他的收藏品,见到安徽萧县出土的三块画像砖。冯老说,皖北乃至相邻的苏北,以往未出土过画像砖,这些不同时期的画像砖填补了空白,为研究苏皖北部和山东这个区域汉画的发展,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

        第一块是萧县龙城镇陈沟村出土的祥瑞汉画像砖。于该村砖厂内的砖室墓中发现时,墓已被严重破坏,仅发现东汉五铢钱和陶罐残片,墙壁上只横向垒砌数行画像砖(据说有四五百块),其他是素面砖,均为条形实心砖。砖上画像均相同,有浅浮雕的应龙、胜枚、凤凰和鹿,造型粗犷、生动。第二块砖上是陈沟汉墓出土的造型相同、线条简洁的三条龙。第三块是与陈沟相邻的白楼子村出土的仙女画像砖。画面位于砖的钉头,仙女头绾双髻,臂变为羽翼,衣服紧贴身体,亭亭玉立,正是“曹衣出水”的画风。笔者也在某博物馆见过相似的北齐陶俑,故砖的年代大概在北齐前后。

        此外,笔者过去也曾见陈沟村一些汉墓出土的树木、单个龙或凤凰画像砖等,萧县白土镇董庄村山坡,还有一座东西60米,南北40米,高10余米的大墓。据《萧县志》记载,此墓年代有两种说法,一是南朝宋的墓葬,为宋武帝刘裕孙女之墓;二是宋代墓葬。经调查,该墓在古代屡次被盗,许多画像砖散落在外。墓葬是用大量画像砖砌筑的多室墓,画像多处在钉头,也有的在宽面,多为一砖一画。内容有人物持伞或吹箫、双凤争灵芝、莲花和忍冬草等,个别砖的侧面有汉砖中习见的菱形纹和胜枚纹。人物着紧身衣服,衣纹简劲。从画像砖的纹饰和人物服饰等综合分析,墓葬的年代应是南朝宋。这一时期佛教盛行,莲花、忍冬草亦是常见的物象。

        萧县在东汉隶属沛国,为光武帝子孙的封地,豪门显贵云集周边,因而此地出现了一批汉画像石墓。萧县画像砖的出土,证明此地汉代画像砖墓与画像石墓并存,虽然数量不多,却呈现出多样化;尽管艺术形式不同,其主旨都是为了表现儒家的“事死如事生”思想。尤其是南北朝画像砖的面世,对区域美术史的研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汉代,应龙、胜枚和凤凰的出现,被认为是天下太平,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的征兆,是祥瑞之物;鹿与“禄”相通,取福禄、吉祥之意,都是汉画像石中常见的物像。即便是佛教流行的南北朝,墓中的画像仍旧刻画仙女、倡优和仪仗人物等为墓主服务,同样是儒家“事死如事生”的展示。就其形式来说,是对汉画艺术的继承,还表明此地画像艺术至少持续到了南北朝。萧县画像砖与河南郑州、洛阳的空心画像砖及四川画像砖在内容上尚存在一定差别:萧县画像砖仅刻画祥瑞或树木图像,内容简单;郑州、洛阳及四川画像因为砖的体量大,社会生活的场景出现较多,内容相对丰富。

        萧县人灵地杰,有大批从事书画创作的队伍,古往今来人才辈出,被誉为“中国书画之乡”。该地绘画注重对形神的把握,笔墨简练,画风粗犷豪放,而此面貌均可从汉代和南北朝画像砖石粗放的风格中发现,呈现出鲜明的艺术传承关系。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