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8月14日 星期三

    坚决反对奢华晚会

    作者:本报评论员 《光明日报》( 2013年08月14日 01版)

        8月13日,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审计署、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发出通知,明确提出“制止豪华铺张、提倡节俭办晚会”的要求。这是改进工作作风、落实八项规定的必然要求,也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文化领域铺展和深化的体现。不久前本报曾经报道,山东省在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的筹备工作中,厉行节约、精打细算,不搞奢华演出、不请明星大腕,着力在展现艺术本体和艺术品质上下功夫,力求把十艺节办成“身瘦而形美”的艺术节,其节俭办会的理念与上述中央精神一脉相承。

        比明星、比排场、拼投入、拼制作,这已经成为时下很多文艺晚会、节庆演出的定式思维,流弊日深。文艺晚会和节庆演出因何过多过滥、奢华铺张?一者,这与很多地方热衷于建设豪华楼堂馆所、第一高楼、地标建筑一样,背后都是“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文化GDP”的思路作祟。这种思路在经济领域,常表现为大干快上的发展观;在文化领域,就表现为求大竞奢的审美观。说到底,排场不代表品味,奢华不代表格调,科学发展观念的树立,本身就意味健康审美观念的回归。

        二者,文艺活动的奢华铺张也因为有经费上的“底气”。一些打着“公祭”“旅游”“历史文化”“特色产物”“工程奠基”“项目竣工”名头的晚会和演出,或动用财政公帑、或花费国企资金,举办者当然不必量入为出。更何况,举办晚会如同承揽工程,小可发放礼品、大可寻租牟利,如此花公费、遂私利,何乐而不为?文化旗号下的种种不正之风,尤应引起警惕。

        更令人深思的是,奢侈的晚会、铺张的节庆活动不仅出现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的地方,也同样多见于贫困和欠发达地区。云南某国家级贫困县砸重金办国家级演唱会,江西一重点贫困地区办奢侈的村部乔迁盛典——近两年中,类似新闻屡见不鲜,民生的贫困与庆典的奢侈两相对照,叫人百味杂陈。这种情况如不整治,既败官风也坏民俗,既损吏治也伤民生。

        奢华的晚会、铺张的节庆活动,是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在文化领域的突出体现,也是滋生腐败的土壤。此次五部委联合下发通知,正是深刻认识到在文化文艺领域整治“四风”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在针对性上切中时弊,在价值引导上旗帜鲜明。各级党政机关当严格落实、令行禁止,把好文艺晚会和节庆演出的立项关、内容关、监管关,加强资金管理,严格经费预算,依法监督审计,以开放的态度面对群众和舆论监督。唯此,文化活动才能摆脱比排场、竞奢华的功利性思路,真正把功夫下在“文化底蕴”“艺术创新”的价值追求上。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