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8月11日电 记者袁于飞从国家海洋局获悉,北京时间8月10日,“蛟龙”号在东北太平洋我国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区详细勘查区,开展了试验性应用航次第二航段首次应用性下潜,除了取得海星、柳珊瑚、海绵、玄武岩、多金属结核等,还拍摄到鼠尾鱼、盲鱼、耳状章鱼、铠甲虾等种类丰富的大型生物。
据了解,此次下潜人员为主驾驶员付文韬以及左舷潜航员叶聪、右舷科学家王春生。王春生是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的海洋生物学家,此次随“蛟龙”号下潜至最大深度5268米,成为我国在大洋科考中第一位下潜,也是迄今中国下潜深度最大的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