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8月10日 星期六

    陕西绥德:经济小县的民生大账

    《 光明日报 》( 2013年08月10日   02 版)

        一首荡气回肠的陕北民歌《三十里铺》和一首朗朗上口的陕北民谣“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让陕北绥德驰誉天下。

     

        在雄浑粗犷、古拙厚重的陕北黄土高原,绥德县堪称是一块文化的沃土,独领风骚数千年,不但被文化部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县”,而且还被文化部命名为民间文化艺术“五乡”,即“秧歌之乡”“石雕之乡”“民歌之乡”“唢呐之乡”和“剪纸之乡”,是全国唯一一个同时拥有五项民间文化艺术桂冠的区县。

     

        然而,与富集的历史和民俗文化相比,作为国家贫困县,绥德又是一个经济总量小得可怜的地方。那么,在冰火两重天间,绥德县究竟如何破题和发展?如何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和经济优势呢?

     

    经营城市 文化之乡巧发力

     

        总面积1853平方公里,拥有36万人口,素有“天下名州”“秦汉名邦”美誉的绥德县,偌大的县城中却没有一个像样的文化窗口和活动场所,这不能不说是“文化大县”的一块“硬伤”。

     

        如果不在困境中寻求机遇和突破,再大的历史文化优势也可能变成劣势。“一方面,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为群众提供基础设施、基本服务、基本保障,培育群众文化土壤;另一方面,还要挖掘、整合资源,在传承和弘扬历史、民俗和现代文化的基础上,力求形成更具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群和文化基地,让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为民所享、为民之业。”绥德县委书记崔博深有感触地说。

     

        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近年来,绥德县的决策者和干部群众启动了一系列城市改造和建设活动。2009年,绥德县委、县政府在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和形势做出科学分析和研判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城、一带、两区、六业、八大民生工程”建设为主要内容的“11268”发展思路,全力打造人文绥德、活力绥德、富裕绥德。

     

        “一城”,就是建设好一座县城。其基本思路是保护利用老城,提升改造旧城,高端打造新城。在建设过程中,文化广场被确定为旧城改造的示范工程和亮点工程。文化广场位于县里提出的创卫精品一条街的中心位置。进入新世纪后,这里风光不再。由于楼宇老旧,单位破败,群众形象地称之为“饭店没饭,酒店没酒”,严重影响了市容市貌。改造提升这里的环境,已经成为绥德城市发展的必然。

     

        然而,改造提升没有真金白银寸步难行。绥德县的决策者们没有被吓倒,他们表现出了少有的气魄和智慧,以经营城市为理念,以盘活存量资产为手段,通过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很快找到了破解发展难题的办法和路径。“政府通过引导和市场化运作,几乎不费什么力气就为广大市民提供了5000平方米的公共建筑。对于一个穷县,这不能不说是个创举。”绥德县政协主席吴亚雄坦言。

     

    借梯登高 大庇各方尽欢颜

     

        在文化广场的建设过程中,绥德县从一开始就把群众利益、已改制企业利益、投资企业利益、国家利益和政府效益纳入一个大盘子进行综合评估,统筹考虑,全面平衡,力争使这一最终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民生文化工程深入人心,实现多方共赢。

     

        “文化广场在征收、拆迁、补偿过程中,能够倾听我们的呼声,顾及我们(已改制)企业和职工的利益,所以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认可和拥护,我们对此很满意、很支持。”面对记者采访,原绥德县饮食服务公司李晖等职工的脸上写满了真诚。

     

        2009年4月,县政府决定对位于西山路饮食服务公司的全部固定资产予以征用。经公司董事会研究,并征得90%以上股东同意,企业资产最终以3380万元转让。124名在册职工,有123名领取了补偿金,并签订了解除劳动关系协议书。“职工领取的补偿金和统外补贴,均远高于县里和市里驻绥其他改制企业的补偿标准。大家总体上对企业的改制和拍卖是满意的。”绥德饮食服务公司原经理、改制后的绥德饭店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增光说。

     

        那么,绥德市民群众又是如何看待这一项目的呢?家住名州镇的市民米先生告诉记者,政府通过引导,利用市场机制,既为老百姓修建了文化活动场地,又使改制企业和投资企业各得其所,这样一举多得的好事,老百姓当然欢迎和支持;对于政府来说,又何乐不为呢?(本报记者 杨永林 张哲浩)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