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8月07日 星期三

    矢志追寻强国梦 不懈奋斗为人民

    ——黎介寿事迹报告会发言摘登

    作者: 《光明日报》( 2013年08月07日 07版)

    为民、务实、清廉的时代先锋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政治委员 陈忠良

     

        细细品读黎介寿90年的人生长卷,始终贯穿着一条主线,这就是矢志追寻强国梦,不懈奋斗为人民。他对党的大忠之心,经受了黑暗与光明、逆境与顺境和名利得失的考验;30年矢志追求,见证了他对党的坚定信仰!

     

        黎介寿被誉为全世界研究肠子时间最长的人,获国家、军队和省部级科研成果奖项46项,创造了多个世界领先、亚洲第一。如今,他带领团队成功开展的小肠移植手术,占整个亚洲一半以上,相关技术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作为一代宗师、医学大家,黎介寿的崇高境界和可贵品质,感召和激励着我们医院的一代代人。黎介寿的书桌台板下,压着他手书的一句话“八小时内出不了科学家”。他从30多岁开始,坚持晚上阅读英文医学资料;从70岁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学习计算机;90岁的他还经常上网查阅文献。

     

        黎介寿不愧是挽救生命、创造奇迹的苍生大医,不愧是生命不息、冲锋不止的无畏战士,不愧是为民、务实、清廉的时代先锋。

     

    一个“黎氏人才方阵”已经形成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普通外科主任医师 李维勤

     

        作为黎介寿院士的学生,我在他身边学习工作了20年。在我们的心目中,老师是学识渊博的智者,是妙手仁心的大医,是授业传道的恩师。

     

        2012年6月,在美国举办的世界外科感染年会上,来自中国的《运用自体纤维蛋白封堵肠瘘》学术报告引起轰动。该课题完成人是我的师兄任建安,他在临床实践中发现,老师20年前发明的从动物血液中提取纤维蛋白修补肠瘘的办法,尽管效果不错,但与人体会有排异反应。于是萌生从患者体内提取纤维蛋白的想法,但考虑到原来的方法是老师的得意之作,想尝试又放不开手脚。老师知道后对他说:“学生胜过先生,事业才有希望,你大胆闯吧,我支持你!”在老师的指导下,任建安经过10年艰辛探索终于取得成功。正是因为老师的博大情怀,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活力。我们在肠外瘘、肠移植、肠内营养和重症胰腺炎等12个医学研究领域,都处于国内外先进行列,每个领域都有领军人物,一个“黎氏人才方阵”已经形成。

     

        老师一辈子倾心育才,甘当绿叶,映衬红花。2010年,由他领衔攻关数十年的《肠功能障碍的治疗》,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上报评奖材料时,他坚持把自己名字放在最后一个。有人提醒他,这可是您一生的心血啊!他平静地说:“看到学生在成长,就像自己的科学生命在延续,当这个垫脚石,我情愿。”成果终审时,专家一致意见,把“第一功臣”黎介寿排在了第一位。老师就是这样,把绝活教给学生,把机会让给他人,把责任扛在肩上。

     

    黎爷爷给了我一个幸福的家

     

    湖南省汉寿县三和乡居民 李立平

     

        我和丈夫刘炳炎都出生在湖南省汉寿县的普通农家,大学毕业后,我俩在长沙相识相恋,原定2011年“五一”结婚。谁料天有不测风云,炳炎突然患上急性重症胰腺炎。仅仅两天时间,炳炎病情急剧恶化,出现呼吸困难和休克,随后又出现胰腺脓肿、腹腔出血,两个月内,我收到病危通知书12次。

     

        为了救炳炎,我到处打听哪里能治好这个病,终于在互联网上查到一条信息,南京总医院黎介寿院士是这方面的权威专家,这让我看到了希望。坦白地说,我曾经有过顾虑,黎院士真有传说中的那么神吗?我们到了南京总医院,炳炎刚被推进重症监护室,黎院士紧跟着就到了。那是我第一次见到他,他是那么和蔼、那么慈祥,就像我的爷爷一样,我心中的顾虑打消了许多。

     

        入院第三天,护士通知我速去病房。我心急火燎地赶到时,医生对我说,炳炎突发腹腔出血,情况很危险。此时,我的心都要碎了,就在我快要崩溃之际,楼道里传来急促的脚步声,黎院士来了!老人几乎是一路小跑着赶来的。我仿佛看到了救星:“黎爷爷,一定要救救炳炎,您一定有办法的。”黎院士蹲下身扶起我,安慰说:“别急,我们马上手术!”他是那么从容、那么自信。5个多小时后,手术在黎院士的指导下取得成功。经过黎院士和医护人员48天的精心治疗,炳炎重获新生。

     

        去年“五一”,在婚期整整推迟一年后,我和炳炎步入婚姻殿堂。当黎院士委托学生把祝福和礼物千里迢迢地送到婚礼现场时,我和炳炎欣喜万分,流下了感激的泪、幸福的泪。

     

    实干,书写不老的传奇

     

    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记者 沈 颖

     

        黎老珍藏着一本相册,里面是一些患者的照片。最近一张照片的患者叫许艾梅,她胃癌手术后出现长期腹泻,难以控制,辗转几家医院,花了20多万元,都没能治好。今年4月,生命垂危的许艾梅被抬到南京总医院,黎老采取“肠道菌群移植”的方法,治好了这名患者的疾病,移植费用只花了100多块钱。黎老总是这样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减轻病人经济负担。他说:“一个好医生,眼里看的是病,心里装的应该是病人哪!”

     

        前不久,我目睹了这样一个感人的画面,当谈到有些病人得了绝症、生命无法挽回的话题时,老人表情凝重,过了好一会儿,他哽咽着说:“这么多年了,病人最后停止呼吸的时候,我都是走开的。”他眼里闪着泪光,难过地低下了头。在场的学生解释,黎老不忍心看到病人离去,为没有完成病人和家属的嘱托,感到难过,甚至内疚。在黎老的心中,人的生命总是那么珍贵,那么至高无上!

     

        一个专注于事业的人,一个充满大爱的人,生命之树才能常青。在这个节奏很快、又有点浮躁的时代,黎介寿院士的事迹和精神,带给年轻一代、带给我们这个社会的启示是深刻的,也是朴实的。这就是:生命需要呵护,爱心托举希望;人生需要梦想,实干才能成真!

     

    一辈子朝着梦想前行

     

    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副院长 黎介寿

     

        有很多年轻人问我,你这辈子吃了那么多苦,经历了那么多曲折,为什么能义无反顾地走下去?我有一条很深的体会:一个自尊心强的人,内心才会强大,耐力才会持久。谁都想有尊严地活着,可没有国家的尊严,哪有个人的尊严。

     

        我的学生时代,一直在战乱中奔波,没有一天是安定的。当年,我亲身经历过日本鬼子轰炸长沙,目睹无数同胞在血泊中倒下。那时我就想,作为一个中国人,一定要为国家强大做点事、尽点力。现在,我和同事们在肠道疾病治疗上达到国内外领先或先进水平,在国际上发出中国声音。这些历史性变化让我明白,个人的成长进步,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只有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个人才会好。

     

        还有人跟我讨论,怎样面对挑战,怎样才能成功?我觉得,一个人的成功,在于起点,更在于转折点。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谁不会遇到一点困难和曲折。我申请加入共产党,就追求了整整30年;我做小肠移植实验,就做了整整8年。我也曾遭受不公正待遇,甚至连自己正确的学术观点,都被当成错误意见受到批判。但我坚信,汗水不会辜负一个人,真理不会曲解一个人,只要认准方向,为了事业牺牲一点、付出一点,又算得了什么?人生就是这样,一直朝着心中的目标前进,就是一种最大的幸福。

     

        再过两个月,我就90岁了。女儿早就劝我别再工作了。我也时常思考,生命的意义究竟在哪里?抗美援朝时,自己只有二十五六岁,那时住在坑道里,每天面临生死考验,但大家的情绪非常高涨,战斗间隙还打半场篮球,敌机来了就隐蔽,敌机走了继续打,充满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所以,有人问我怕不怕死,我回答不怕死!我觉得,生死是自然规律。一个人活着,最重要的就是完成自己的使命。我现在还能给人看病,感到内心很满足。

     

        我心里清楚,自己年纪大了,但要做的事还很多,得抓紧时间,能做一点就做一点。实现中国梦需要每一个中国人的努力,我将再尽一份心、再出一份力,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