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8月07日 星期三

    芭蕾,将“舞”向哪里?

    作者: 《光明日报》( 2013年08月07日 05版)
    中国芭蕾舞演员邱芸庭(左)、武思聪(右)在表演《堂·吉诃德》。王小京摄
    俄罗斯芭蕾舞演员叶卡特琳娜·科里萨诺娃(左),米盖尔·罗布金(右)在表演双人舞《巴黎的火焰》。王小京摄

        芭蕾,这用灵与肉舞出的优雅艺术,诞生至今四百年来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目光。然而,在艺术形式丰富多样的今天,大众眼里的芭蕾还有吸引力吗?当下芭蕾舞的发展存在哪些问题?芭蕾的美丽之路如何才能延续?

     

        近日,国家大剧院举办了第二届北京国际芭蕾舞暨编舞比赛。其间的两场舞蹈论坛上,来自国内外的舞蹈表演艺术家、理论家、编舞家们就芭蕾的现在与未来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我们为什么编不出让人耳目一新的作品?

     

        “一出赏心悦目的芭蕾,离不开编舞者的精心编排。可以说,编舞是芭蕾最核心的风向标。然而,在当下的国际比赛上,参赛选手们都在重复跳一些古典芭蕾经典片段,这已成为制约芭蕾比赛与时俱进的一大障碍。而年轻的编舞者们对经典的简单改编和模仿,更是芭蕾编舞发展的硬伤所在。”曾多次带队参加国际比赛、第二届北京国际芭蕾舞暨编舞比赛艺委会主席赵汝蘅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前芭蕾编舞领域存在的不良现象。

     

        为什么我们编不出让人耳目一新的作品?赵汝蘅认为,原因之一是各种晚会庆典太多,我们花大钱编排出来的大型节目可能服装精美、形式花哨,艺术上却未必过关,无法留存下来成为经典。

     

        其实,这种浮躁的现象不只存在于中国。英国自由舞蹈作家、评论家美琪·弗耶尔补充道,编舞者的很多任务都是突如其来的,可能刚编排出一个舞蹈,马上就接到新任务要下个星期演出用。在这种紧锣密鼓的工作中,谁还有时间花心思去编出新花样呢?此外还有种种认证、评级,更是挤占了编舞者的创作时间和空间。

     

        “现在可谓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年轻的编舞者根本无从选择。即使看了资料,也未必有时间琢磨其中的深意。他们不‘饿’,所以缺乏学习、思考和感受的动力。”台湾云门舞集创始人林怀民说。

     

        艺术教育问题也是造成中国编舞者创造力不强的一个因素。林怀民说,在欧美的艺术教育中,欣赏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教人用眼睛看,用耳朵听,去感受。但在中国,我们告诉孩子的东西太多,却没有给他们去感受的空间。舞者缺乏内心感受,创意从何而来?他们很可能就是为了一个考试,为了一场比赛,为了一个活动,不断地复制粘贴。

     

        “因此,如何将编舞者从纷繁的事务和艺术教育的固有框架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心无杂念地去感受积累,投入到艺术创作当中,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德国巴伐利亚慕尼黑芭蕾舞团艺术总监伊凡·利斯卡总结道。

     

    如何才能吸引并留住观众?

     

        在商业化的今天,各种艺术想要生存下去必须有观众。美国芭蕾舞剧院前首席芭蕾舞演员安吉尔·柯雷亚认为:“除了少部分始终支持芭蕾的粉丝型观众外,其他观众都只是偶尔驻足观赏,一旦演出不够精彩我们就会失去这部分观众。我们在保持艺术创作完整性的同时,必须要考虑哪些元素能够吸引观众。”

     

        “如果在博物馆,人们看到一件珍奇的展品,有人会去看第二次、第三次。但舞蹈不同,由于现场展示的时间有限,我们必须让观众看到一些触动他们灵魂的东西。”美琪·弗耶尔说,艺术必须是演出者和观赏者通过愤怒、忧伤、幸福等情绪进行的相互之间的精神交流。

     

        当然,要吸引观众并不等于要过分迁就观众。爱沙尼亚国家芭蕾舞团艺术总监托马斯·埃杜尔为此疾呼:“德国的某个剧院为了吸引观众居然让裸男唱莎士比亚的歌剧,这可不行。艺术创作首要的不是致富,而是给观众带来艺术和美的体验,要注重舞蹈的品质。”

     

        北京舞蹈学院教授肖苏华则强调芭蕾舞的三个“气”:“第一就是接地气,老老实实地立足于当下现实社会的生存状态;第二是接人气,艺术的中心永远是人,而人最本质的是人性,所以我们要展现人性,传播人情;第三是接舞气,舞蹈的媒介是人体,希望芭蕾舞能挖掘出人体更大的潜能,这是弘扬芭蕾艺术本体的根基和前提。”

     

    “不采取现代营销宣传手段是不行的”

     

        开普敦国际芭蕾舞比赛首席执行官德克·巴登霍斯特认为,芭蕾舞艺术家们对市场营销存在认识误区:“有时我们辛辛苦苦创作出一部作品,却没有用心推广,这是一个错误。现在的芭蕾不仅要与同行竞争,与歌剧、话剧等舞台演出竞争,更需要与体育赛事以及影视节目争夺观众。面对如此严峻的现实情况,不采取现代营销宣传手段是不行的。”

     

        瑞士洛桑芭蕾大赛理事会主席贝丝·克瑞斯纳则分享了利用互联网的经验:“从2008年开始我们就启动视频营销,现在点击量已经超过10万。人们可以从网站上看到我们的作品,虽然跟现场演出的氛围不可相提并论,但还是可以培养人们对芭蕾的兴趣。”

     

        中国青年舞蹈编导张云峰也对网络的力量大加赞赏:“今年5月份我们创作的作品《肥唐瘦宋》取得了可喜的票房,其中微博宣传和其他网络宣传争取到的票源占90%。微博、微信等新型宣传方式的作用不容小觑。”

     

        如今大多数人都有智能手机,这就意味着移动终端也成为了展示舞蹈艺术的重要平台。有专家提出,目前智能手机应用市场上有不少关于舞蹈的第三方应用程序,这些应用程序传播广泛,让人们便捷地感受到舞蹈的趣味。这样的方式如果运用到芭蕾舞的宣传上,相信也会引起很大的反响,值得一试。(本报记者 李 蕾 本报通讯员 邱明瑜)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