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8月05日 星期一

    寻找最美乡村教师

    “幸福就是永远和学生在一起”

    ——记北京市平谷区黄松峪学区乡村教师史春旭

    作者: 《光明日报》( 2013年08月05日 04版)
    史春旭在给学生辅导功课 本报通讯员 马春江摄
    史春旭和学生在一起 本报通讯员 马春江摄

        “我是属于大山的,山外的世界是孩子们的,我就是要给他们插上飞翔的翅膀。”

     

        1991年从平谷师范学校毕业后,史春旭一直坚持在农村小学教书。22年来,他践行着自己的诺言,无怨无悔地把青春和心血都奉献给了山里的孩子。

     

    舍不掉对学生的爱

     

        史春旭有过很多次机会走出山区。可是,舍不掉对学生的爱,他每次都选择了回归。他说:“我爱我的学生,我不能离开他们。”

     

        在学生眼里,他是一位可亲可敬的老师;在同事眼里,他是一位对学生充满热忱的几近“疯狂”的老师;在领导的心目中,他是最有办法的教师,没有他教不好的学生,没有他带不好的班级。当有人问他,常年和“问题学生”“问题班级”打交道是不是很苦恼?他笑着说:“和学生在一起,更多的是快乐。”

     

        史春旭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父母都是普通的农民。他家境寒微,父亲患脑血栓17年卧病在床,母亲患有冠心病、脑出血不能参加劳动,家里所有的事情都要靠他一个人打理。早上他要很早起床,为生病的父母做饭、穿衣,安排一天的生活;中午短暂的时间,他要回家温水送药;晚上还要照顾父母休息……但是,他从来没有因为照顾家庭而耽误工作。在人们的印象里,他是每天到校上班最早的一个,就算偶有闲暇,也会和学生在一起。

     

        他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用真心去对待每一个孩子。他曾说:“爱就是要付出,就是要无私奉献,就是要义无反顾。”正因为他能够敞开心扉和学生交流,用自己的真诚与善良去对待学生,所以他是学校里最容易和学生打交道的老师。无论多么调皮的孩子,在他的班里都会很快发生改变。理解消除了隔阂,真心换来了真诚。

     

    “没有您,这个世界上可能就没有我”

     

        在史春旭刚刚毕业从教的时候,班级有一个男孩,父母离异后,父亲再娶,孩子受尽了继母的虐待,经常吃不饱、穿不暖,带着一身青紫的伤痕上学。无奈之下,孩子只能和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那个时候,史春旭一个月的工资只有一百零几元,除去家里必需的花费,已经所剩无几。但他仍然坚持定期给这个孩子买笔、买本儿、买衣服,让他在学校里可以有和其他同学一样的学习和生活条件。

     

        为了帮助这个孩子筹集学习的费用,他和孩子一起去山上挖草药,去铸造厂捡铁砂。现在,这个孩子已经长大成人,有了成功的事业和幸福的家庭。他每年春节都会给史春旭发一条内容相同的短信:“老师,没有您,这个世界上可能就没有我。”

     

        对学生的热爱,对班主任工作的执着,使他选择了永远与自己的学生在一起。哪个班级成绩不高,他就主动申请去教哪个班;哪个班纪律不好,他就申请去教哪个班。校领导对他的评价是“勇挑重担”,同事说他“工作能力强”,可他自己却说:“我只是做了自己最喜欢的事,做了自己最应该做的事。”

     

    错过机遇,留下幸福

     

        由于史春旭在工作中的出色表现,学区领导曾经多次安排他做领导工作,可都被他婉言谢绝了。

     

        在他毕业的第四年,学区就安排他做学校的教务主任。一年之后,他辞去了这份让很多人羡慕的工作,重新做了六年级班主任。2000年,学区再次安排他去塔洼小学当校长,当时他所教的六年级很快就要毕业考试,当听说他要走的时候,学生、家长纷纷来找他,让他留下来。最终,他选择了学生。有人说他错过了机遇,他却说留给了自己一份永恒的幸福。

     

        2007年,学区再次让他去黑豆峪小学当校长。当他再次婉言谢绝的时候,学区孟校长对他说,作为党员,服从组织安排、服从工作需要是最起码的原则。就这样,他服从了组织的决定,走上了新的岗位。当他提出要兼任六年级的数学课时,没有得到领导的支持。学区领导考虑到他家里的负担重,学校的工作又繁杂,怕他难以承受。可他跟学区领导保证,绝对会把学校的管理工作做好,也会把学生教好。

     

        在优化教育资源的大形势下,黑豆峪小学并入了黄松峪中心小学。当领导就他的工作安排征求意见时,他表示自己还是要去当一名班主任,还是要和学生在一起。很多人对他的选择不理解,他说,人不仅需要名位,更需要幸福,“幸福就是永远和学生在一起”。(本报通讯员 马春江 本报记者 杜弋鹏 张景华)

     

    人物档案

     

        史春旭,男,1972年1月11日生,北京市平谷区黄松峪乡黄松峪村人。1991年毕业于平谷师范学校。1992年到黄松峪乡黄松峪学区工作至今,担任五年级、六年级班主任,负责语文、数学等科目的教学。先后获得“平谷区优秀党员”“北京市紫禁杯优秀班主任”“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奖”“首都劳动奖章”等荣誉。

     

    人物评价

     

        同事范学武:史老师能够抓住孩子的心,每个孩子都喜欢他,都想成为他班上的学生。他专心教学,团结同事,是我们教师队伍中的老大哥,大家都在向他学习。

     

        学生马爽:史老师讲课好,每天都对我们笑,像父亲一样对我们无微不至地关心。每到下雨天,他都负责送每一个家远的学生回家。我们爸妈有事不在家时,他就带我们去他家吃饭。

     

        妻子曹静华:他关注每个孩子的成长,经常拿出钱贴补家庭生活困难的孩子。每个他教过的孩子如今都和他有联系,经常来我家做客。家里的事情常指望不上他,但我从心底里支持他。

     

        教师自述

     

    我是个真正的“大孩子”

     

    史春旭

     

        我叫史春旭,1991年师范学校毕业后,我回到家乡当了一名普通的小学老师,转眼已20多年了。

     

        让知识帮助孩子们走出大山,是我最初的梦想;天天和孩子们在一起,是我最简单的愿望。在很多人眼里,我是个真正的“大孩子”,我喜欢和孩子们谈心聊天,看他们像蝴蝶一样在身边飞舞,那是我生命里最幸福的时光。

     

        我教过这样一个学生,他3岁时就失去了父亲,从小养成了偏激的性格,稍微遇到一点不顺心的事就会引发他的不良情绪。上课谁碰了他的胳膊,他就会一边哭一边说:“你们都欺负我……”发起脾气来,谁也劝不住,他经常和任课老师、同学发生“战争”。每当这个时候,我就成了他最大的靠山,不知道有多少次我要和同事去沟通,希望这个孩子可以得到他们的理解。我总觉得老师就是为了弥补孩子人生的缺憾而存在的,让所有的孩子能享受到成长的幸福与快乐,是教师工作的全部意义。

     

        每年接新班,我都会把“理解与包容”作为我们班集体的座右铭。亲如一家,是我追求的班级管理的最高境界。和谐的教育才能创造教育的和谐,创造和谐的教育氛围才能让孩子们真正感悟到生活的美好。

     

        20多年的工作中,我获得了不少荣誉称号,但是我觉得,和孩子们在一起,才是最幸福的事。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