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8月04日 星期日

    新闻人物

    朱天俊:一位远去的书海导航师

    徐 雁 《 光明日报 》( 2013年08月04日   04 版)
    朱天俊

        7月29日傍晚,主持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系政的王余光学长给我发来一条沉痛的短讯:“朱天俊老师于周六住院,因心肌梗塞,于今日下午四时不幸去世……”闻此噩耗,我不禁大为惊愕并心恸不已。

        因为仅在一个多月前,我应母校社会科学部之邀,参与信息管理学科评估期间,还拜望过朱老师。当我出现在业师的客厅里,他眼中满溢着欣悦。老师当时精神健旺而思维清晰,师生间交谈各种话题达一个多小时。我记得,老师满怀遗憾地说,自退休后发生了脑梗,自己想要写的那部《中国目录学史》,就再也不可能完成了。

        我记得,当我求学期间,朱老师在专业期刊上发表过一篇《目录学本是致用之学》的论文,他说,目录学在读书指导和文史研究等领域中有着独特作用。其实,即使在当下,目录学依然是读书治学的重要工具。清代学者王鸣盛在《十七史商榷》中说:“凡读书最切要者,目录之学。目录明,方可读书;不明,终是乱读”。朱老师倾其一生,躬耕在目录学和人文、社会科学文献检索领域,为一届又一届的学子传授着在书林和学海中寻觅适用知识的本领。

        朱老师本名长庆,1930年12月17日出生于江苏如皋县。1954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本科,以品学兼优而留校任教。系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原图书馆学系)教授,享受国务院津贴的专家。

        他从青年时代起,就有浓厚的图书馆情结和文献情意。早在考入北大的前一年,他就曾为其母校如皋中学创办过一个景平图书馆。在北大求学期间,他深受著名图书馆学家刘国钧先生开设的图书馆学课的影响,而著名敦煌学家、目录学家王重民先生讲授的中国目录学概论课程,则引领他进入了中国目录学的知识殿堂。留校后,他担任了王先生的助教。

        朱先生爱岗敬业,始终把教书育人工作摆在其燕园人生的重要位置。他长期从事目录学与中国传统文化、中文工具书与社会科学文献检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先后开设过“目录学”、“中文工具书”、“中国目录学史”、“新旧地方志研究”等课程,还参与主编和撰著了《目录学概论》、《文史工具书手册》、《文献学辞典》、《应用目录学简明教程》、《中文工具书基础》、《社会科学文献检索》及《社会科学文献检索教学参考图录》等书籍10余种,这些著作在图书馆学界流布甚广,影响深远。

        犹记得,此次拜望朱教授,他因未能完成《中国目录学史》而怅然时,我赶紧安慰朱教授说,您虽然没有把《中国目录学史》写出来,但我们这一届又一届学生,尤其是您指导的那些硕士研究生们,都早已在课堂上深深受益啦。您教授的《中文工具书检索》课,授予我们同学在书林学海中渔猎资料的专业本事,使之成为我们图书馆学科班出身者的一技之长,大家早就受益非浅了啊。我还听说,您为函授生和电大生们主讲的“中文工具书”课程,深入浅出,知识程度得当,惠及了难以计数的社会学子和图书馆同行呢。作为我自己,正是当初看到您书橱中庋藏着的三联书店版唐弢《晦庵书话》、黄裳《榆下说书》、郑振铎《西谛书话》等书,才坚定了自己在专业上,要从事中国藏书史以至图书文化史的决心。

        可犹如晴天一声霹雳,我学业上的良师如今竟悄然远逝,从此天人两隔而请益无语了,内心的失落和沉痛真是难以言表。但愿敬爱的朱老师从此魂归故里,流芳桑梓;更愿他那教书育人的人文精神长留燕园,且得以日益光大!

        (作者为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1984届毕业生,南京大学图书档案系教授)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