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是感情商数,它的第一要素是情感。“作为一名药学生,要想‘济群’,就必须先要有感情,而这种感情绝不能是表演出来的一种‘伪情’。”中国药科大学党委书记徐慧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要培养的是一种‘真情’,因为只有‘真情’才能够打动人心。”
据徐慧介绍,从2004年起,中国药科大学深入开展“大学生情商再造”工程,帮助学生彰显“济群”本色,确立情商标杆,营造情商氛围。9年来,“大学生情商再造”工程已初步实现了素质教育改革的基本愿景。
心怀大爱,彰显“济群”本色
南京市栖霞区幕府山庄老年人活动室,一段悠扬而铿锵有力的京剧让老人们听得如痴如醉。“看着老人们脸上的笑容,这种被别人需要的感觉真好!”走下舞台,中国药科大学药剂学博士研究生姜力群一脸兴奋。
这只是中国药科大学“奖励劳动”活动的一个缩影。在该校新公布的“优秀大学生”红榜上,一串获奖名单后面,是相应的奖励。不过这个奖励有点特殊——“劳动”,内容包括打扫图书馆、体育馆、教学楼,以及去南京栖霞区幕府山庄对孤寡老人及下岗职工进行热心帮扶工作……
姜力群说:“一开始,我们都很诧异,从来没听说还有把劳动作为奖励的。不过大家在一起流汗劳动的过程中,逐渐体会到这份荣誉不仅仅是一份肯定和鼓励,更是服务他人的责任和要求。”
“学生们心怀大爱,践行‘医者悬壶济世,药者精业济群’的古训,在劳动中收获满足,在服务中实现价值。这样,他们才能发现,只有怀有真情服务群众,才能将‘济群’做到极致。”中国药科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李建军告诉记者。
见贤思齐,确立情商标杆
10年来,该校一直要求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用榜样的标准要求自己,同时也让学生不断发掘身边的情商标杆。
虽然已经毕业,但一说起崔楠,中国药科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副研究员顾萱赞不绝口。6年前,崔楠曾到顾萱的实验室测过样品,因为第一次接触仪器,崔楠不熟悉,作为副研究员的顾萱耐心指导他操作仪器。虽然以后再没有业务往来,但逢年过节,崔楠都会给这位“一面之师”发短信、寄贺卡。顾萱对此很感动:“这是发自内心的感恩。”
2009年,崔楠主动请缨支持四川重建,成为当年四川省选调生中选调北川等重灾区唯一的博士生。学校举办“我身边的情商故事”征文比赛,让同学讲述身边的高情商典型,大家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崔楠。
漫步在中国药科大学,处处可以体会到浓浓的人情味儿:等电梯时,男生会主动帮忙按电梯;在图书馆,只要有人想坐下来自习,附近的同学会轻手轻脚地收好自己的书,腾出一块不小的地方……点滴善行却温暖人心,一股向上向善之风在校园悄然兴起。
团队协作,营造情商氛围
“从表面上看,情商只是感情商数,用以反映人感情品质的差异,但它背后反映的则是做人的能力。”中国药科大学校长来茂德说:“‘人’字一撇一捺,相互支撑,相互扶持。我们就以素质拓展训练为载体,让学生体验相互协作的重要性,学会如何做人。”
在该校的素质拓展训练场地上,研一的雷冬和其他120名同学身着统一队服组成的“红色战队”,要集体越过“逃生墙”。这是一个高4.2米、垂直于地面的墙面,光滑得没有任何东西抓扶。他们队里两个结实男生站在底下当“肉垫”,让队友们踩着肩膀向上。已经翻越过去的同学则在墙头使劲把后面的队友往上拉。轮到雷冬时,她脱下了自己的鞋,踩上同学的肩膀,双手抓住同学的手,红着脸铆足劲儿终于挣扎着翻过了墙。“我的鞋底很硬,所以把鞋脱了,怕把当‘肉垫’的同学踩伤。”雷冬说。
20分钟过去,120人全部成功翻越了“逃生墙”,看着“红色战队”男生们淤青的肩膀,许多女生低着头不住地抹泪。
“老师收获的是感动,学生收获的是成长。”辅导员刘善军老师告诉记者,每年学校都会组织学生参加“逃生墙”“信任背摔”“高空运动”等素质拓展活动,“在汗水、泪水和欢呼中,学生之间的情感得到充分表达,潜移默化之中锻炼了坚强意志,凝聚了团队精神。”(本报记者 郑晋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