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8月04日 星期日

    美丽中国·希望三江源

    黄河源头又见“千湖”奇观

    《 光明日报 》( 2013年08月04日   03 版)
    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一片羽毛飘落在如镜面般的湖泊上。新华社发(赖鑫琳摄)

        位于黄河源头的玛多县有着“千湖之县”的美誉,然而由于生态环境恶化,黄河曾一度在此断流,境内大小湖泊相继干涸。本报采访组日前沿黄河逆流而上,沿途看到河洼湖泊接二连三,藏野驴、藏原羊在草原上悠闲徜徉,展翅滑翔的水鸟陶醉在蓝天碧水间,黄河源头再现“千湖”奇观。

        “我记得9岁的时候,这里水多,草长得很好。后来大约在我16岁的时候,湖水退了好多,草也长得不好了,牛羊都吃不饱。”今年24岁的桑巴拉是当地牧民,他家的帐篷就搭在黄河边的草原上。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是个人口只有1.3万人的纯牧业县。历史上,玛多县水草丰美,湖泊众多,拥有4077个大小湖泊,被誉为“千湖之县”,最有名的当属位于黄河源头的扎陵湖和鄂陵湖,分别是我国海拔最高的两个淡水湖。

        然而,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以及过度放牧等影响,玛多县饱尝了生态环境急剧恶化所带来的“恶果”:草场退化、湖泊干涸、鼠害猖獗严重威胁着当地藏族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部分牧民由于丧失了基本生产资料成为“生态难民”。

        玛多县三江源生态保护办公室主任李大伟向记者介绍说,2004年4月,黄河首次在源头的鄂陵湖出水口出现断流。同时,鄂陵湖湖面也较往年退缩200米,水位下降2米;而上游湖泊扎陵湖水面退缩达400米,水位下降了3米之多。黄河源头断流是玛多县生态全面恶化的最直接反映。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大小湖泊就陆续干涸,到2004年全县面积大于0.06平方公里的湖泊只剩下261个了。“最严重时县城里15口水井中,能打出水的只有6口。一些乡镇的居民用水只能从几公里外的河里拉冰融水。”李大伟说。

        从2005年开始,国家投资75亿元在青海三江源地区设立保护区,开展大规模的生态保护、治理工程。截至2012年年末,玛多县累计完成生态保护和建设项目投资3.3亿多元,实施了沙化治理、禁牧封育、退牧还草、移民搬迁、湿地保护、人工增雨、工程灭鼠等生态保护与建设项目12个。统计数据显示,8年来,玛多县退牧还草988万亩,沙漠化防治36万亩,封育沙化、退化草场近20万亩。

        由于实施了全面的生态保护措施,玛多县境内湖泊充盈、水草丰美。桑巴拉告诉记者:“这两年水多了,草长得也好,牛羊都吃得饱,羊比过去大了!”

        据气象部门卫星监测数据证实,鄂陵湖和扎陵湖的水域面积在2003年,达到历史最低点,分别是578和493平方公里;目前两湖的水域面积则扩大为677和560平方公里。由于降水的持续增加,原已干涸消失的湖泊重现星罗棋布、波光粼粼的美景,湿地面积不断扩大,草原植被得以恢复,吸引众多种类的野生动物在这里栖息生活。

        (本报记者尕玛多吉、刘鹏、宋喜群)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