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8月02日 星期五

    理论探讨

    如何看待数理金融与行为金融

    魏 昊 李睿晶 李 冰 《 光明日报 》( 2013年08月02日   11 版)

        数理金融将金融学与数学紧密结合,对数字化的资本市场运作采取高度谨慎的态度。数理金融学的知识范畴十分丰富,几乎涵盖了数学涉及的所有基本知识。数学方法在金融领域的应用,逐步形成数理金融理念,指导人们的金融运作实践。

        但,数理金融理论和方法所需要的信息数据是很难完备的,而且在分析和操作过程中,又会有一些新的、但可能是十分重要的数据出现,这为数理金融在方法层面的运用提出了挑战。此外,数理金融也存在如何让公众简便学习和采用的问题。由于提高资本的流通性在一定时期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很大,被称为行为金融学派的人士,虽然也把数理金融称为主流金融学,但常常又不认为它能适应金融事业繁荣和金融产品繁杂的需要,认为数理金融的刻板不利于金融产品的加速流通。

        对数理金融的质疑和批判源于1973年~1974年的能源危机。当时,纽约城市电力公司CEC准备取消红利支付,许多中小股东对此十分不满甚至要对公司董事会采取暴力举动。随后,一些学者对此尖锐质疑,因为按照主流金融学的分析框架,CEC的股东只会对公司股价敏感,而不会为公司暂停支付红利的决定如此激动。主流金融学理念认为:在不考虑税收与交易费用的情况下,一美元的红利和一美元的资本利得,并没有什么差异,因为他们随时可以通过卖出股票自制“红利”;而在收入税率高于资本利得税率的现实世界,减少股利支付,只会使股东的境况更好。那么,CEC的股东为什么会对公司停止支付红利作出如此激进的反应呢?主流金融学无法解释这一事件,一时间,数理金融学已经过时的观点开始流行,行为金融学派很快活跃起来。

        一些资本机构也认为,既然数理金融的数字揭示和理性分析不能有效解决问题,行为金融提倡大胆尝试,又有利于金融产品的加快流通,为什么不去激励行为博弈而产生效果呢?加之当时的实际操作分析系统没有现在的网络工具支持;数理金融的理论体系也远未完善,数理金融学就成了被攻击的靶子。相反,大量从市场分析中总结的行为金融言辞简单,鼓动性很强;增加尝试性有时也会便于资本获利,容易得到支持;行为金融学派独特而多元的分析框架,常常简便易行,推进了长线持有与短线操作理念的并存。行为金融学派认为,引导人们制定行动规则是一种很好的自控方式;有钱可赚的说服方法常常简易而奏效,而激励人们对利益的追求,也使他们更容易被资本控制。

        行为金融的一些观念,十分重视人们的心理掌控。双方争论的焦点,当时仍然是服务于资本的市场有效性问题,对公众利益和谐,以及发展的可持续性,在金融危机到来前,考虑并不多。后来,一些数理金融学家也加入了分析人们心态对市场影响的研究,他们分析过度反应或是滞后反应等问题,有一些数理金融人士为了报酬,放弃用数学指导金融数理规律的探讨,也开始关注市场是否认同以及客户是否接受自己的理论与方法等问题。

        同样的事实是,金融手段的博弈与活跃,并不能改变资本市场对普通投资者的依赖。过度不稳定的市场,会导致资本源头枯竭,甚至出现金融危机。特别是在新兴市场国家,恶意操盘者不仅会用内幕交易违法掠夺中小投资者利益,而且会借助急功近利的博弈文化,制造错误理念误导民众,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

        数理金融学派的坚守,首先导致了资产分配策略的产生,它反映了市场不可战胜的有效性和理性价格意义上的持续性需要辩证统一。实际的操盘手在实践中也认识到,仍需依据对金融规律的发掘,才能真正和持续盈利。数理金融对真实规律性的研究再次意义凸显,笔者认为,以数理金融学不断探讨取得的规律性分析为根本,同时兼顾行为金融对人们趋利心理的因素把握,才是比较客观和有益的。

        其一,行为资产定价模型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应该统一分析。数理金融学认为,行为金融学对投资者价值感受的过分关注,已经走入歧途。分别产生的行为组合定价和资产定价,本身就可以数字处理和辩证比较,不应割裂整体而片面强调行为金融的只言片语。只要我们任何时候都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就能够从扑朔迷离的市场中,寻求决定市场发展方向的主要因素。

        其二,尽管行为金融学家认为对投资者行为进行心理研究至关重要,但心理和道理的均衡更需要把握,才能做出正确的操作决断。不断对自我认知进行纠偏,逐步形成相对客观的合理差值叠加等金融操作方法。金融操作应该杜绝倒果为因、主观主义的思维方法和患得患失的举步维艰。

        其三,《财富》杂志调查发现,人们明显偏爱所喜欢公司的股票,这种心理偏爱已明显超越了理性主导的范畴。在股票市场上,人们对“成长股”的追捧,同样有超越理性的情景。事实上,我们可以用一般的数学知识来告知公众走出误区:诸如寻找“黑马股”年可翻倍的主观期求,只可能随机而遇不可能持续,因为复息规则告诉我们,如果年可翻倍,四十年后的价值将是二的四十次方,这根本不可能。

        笔者认为,探求规律的数理金融科学理念是根本,但也要承认规律的被认知有一个过程,也应该不时借鉴行为金融学科的实践成果。具体到资本市场,至少应该把技术面、基本面与政策面、消息面四位一体,有机结合,方能更利于指导有益的操作实践。(作者单位:英国伯明翰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中央民族大学)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