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8月02日 星期五

    自来水何时能直饮?

    《 光明日报 》( 2013年08月02日   06 版)

        近日,一则“德国自来水婴儿可以直接饮用”的微博在网上引起热议,大家很自然地联系到我国自来水饮用的安全性问题。

     

        从2012年7月1日起,我国强制执行了新饮用水标准,检测指标从35项增加到106项,与欧盟水质标准基本持平。如此说来,我国的自来水是不是就可以放心饮用了呢?

     

        记者近日采访发现,自来水新国标实施一年来,我国自来水离直饮还有一段距离。除自来水管老化、锈蚀可能造成的“二次污染”外,自来水监测还存在着检测上的不完善。更重要的是,目前我国自来水价格机制不畅,阻碍了产业的转型升级,让自来水陷入“低价低质”的尴尬中。

     

    硬件缺陷:水管老化、水厂设施陈旧

     

        一场暴雨过后,家住北京市海淀区的悟女士打开家里的水龙头,发现自来水有些浑浊发黄。她询问物业公司得到的答复是,可能因为小区自来水管网老化,加上下雨,自来水遭到了“二次污染”。

     

        因水龙头和输水管道材质的问题自来水被铅等有害物质二次污染的情况十分普遍。然而,据了解,整个供水系统设施陈旧造成的供水水质不达标是更为突出的原因。因为目前全国95%以上的公共供水厂,是2012年7月1日在饮用水卫生新标准颁布之前建成的,管道材质老化问题突出。

     

        在自来水新国标实施后,许多地方采取了升级改造水厂和管网、更换水源等措施,大大提升了自来水的质量。如北京普遍采用了深度处理工艺,四环以内的水网管道大部分得到更新。但在很多二、三线城市,特别是县级自来水厂,由于工业污染、财政投入不够,水质往往达不到新标准的要求。农村的自来水安全更让人忧心。国家发改委2012年的一份报告称:“在公共水服务的4.6亿人口中,水质不安全的人口有9800万人,城建直接供水6200万人口中约有3100万人口没有喝上达标的水。”

     

        中国疾控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水质安全监测室研究员张岚介绍:“现阶段自来水还是烧开了喝比较好。煮沸是最简单有效的物理消毒方式,能够有效控制水中的微生物污染。”

     

    监测方法存在漏洞

     

        自2007年起,原卫生部逐步建立了全国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测网络,监测点涵盖了所有的直辖市、省会城市以及地级市、46.7%的县和县级市。根据国家规定,卫生部门对于水质的抽检有一票否决权,即只要抽查发现问题,就可向自来水厂下达整改通知书。

     

        但有关专家介绍,我国现实中的水质监测仍以企业自查为主。因行政部门对自来水水质检测次数太少,地表水厂一年只需检测两次,地下水厂一年检测一次即可。通过少检,一些地方水厂可以避开水质不合格风险高的月份,而且大多数水厂是自检自测,检测合格就公布,不合格就不公布。

     

        而且实行新标准后,具备检测106项指标的自来水公司比较少,35个重点城市仅有40%的自来水厂有能力检测106项指标,地级、县级市是送检。清华大学水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涛说:“目前我国大多数供水企业的水质检测能力欠账太多,且行业管理缺位严重,供水检测基本是供水企业自检自报。因此不难理解,各供水企业在资金紧张的背景下,首先砍掉的是检测成本。更为严峻的是,部分自来水公司可能因为赚不到钱,从而降低服务质量,最终损害公众利益。”

     

    “低价低质”困境如何突破

     

        曾长期关注和研究我国自来水问题的傅涛指出,我国自来水目前陷入了“低价低质”的困境,“近十年来城市规模迅速扩大,供水需求总量不断加大,与此同时饮用水的水源水质却日益恶化,水厂设备、工艺和供水管网都需改造,而这些都需要巨额投资。但是,一些地方政府对这一如此重要的领域却缺乏足够的重视,财政投入杯水车薪”。

     

        他表示,长期以来,我国的居民用水水价一直低于运营成本。在需要政府投资时,管理部门往往倾向于认同“供水服务市场化、供水商品化”的说法,将水价推向市场。而企业逐年亏损,希望上调水价时,政府部门又强调“供水的公益属性”。定位不明,导致供水行业被人们戏称为“唯一亏损的垄断行业”,从根本上导致了城市供水水质难以达标。水质标准提高后,供水行业的亏损更加严重。

     

        傅涛建议,政府财政应该专项列支,集中做实水表改造和管网更新的投资,让市场机制充分应用于运营服务环节,让公众支付的水价集中覆盖运营服务成本。“在提高价格的同时,考虑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和补贴,这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本报记者 袁于飞)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