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8月01日 星期四

    光明专论

    在转变发展方式中实现稳增长

    郑新立 《 光明日报 》( 2013年08月01日   01 版)

        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平稳态势,经济增长速度为7.6%,比去年同期下降0.2个百分点。其中,第二季度降为7.5%。这是在去年第四季度微弱回升之后的又一次连续两个季度下降。去年第四季度之前,经济增速曾经历了长达11个季度的连续下降。虽然二季度7.5%的增速并不算低,但关键是看经济走势。展望下半年,消费与出口均难出现较大幅度回升,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增长的局面难以改变。要按照日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牢牢把握重大调整机遇,积极有为,创新求进,通过深化改革开放和转变发展方式来实现稳增长。

     

    一、实现十八大提出的“双倍增”目标需要有相应的经济增长速度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同时提出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各翻一番。实现第一个翻番比较容易做到,而第二个翻番难度就比较大了,同时两个翻番有着密切的联系。从改革开放35年来的历史数据看,1978~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为9.9%,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速度为7.4%,前者比后者快2.5个百分点。从现在起到2020年的8年间,考虑到对国内生产总值使用结构的调整,国民收入分配向居民倾斜,经济增速比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速至少应高1.5个百分点,否则,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十年翻番的目标是不可能的。十年翻一番要求年均增速不能低于7.3%。由于前两年城乡居民收入增速比较快,后8年最低要保持在7%以上,经济增长速度必须比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速度略高一些。经济增长与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不可能完全同步,因为,经济增量要扣除社会积累,还要考虑人口增长的因素。如果经济增长速度过低,就难以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十年翻一番的战略目标,对此我们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当然,如果在一两年之内速度略低一点,通过结构调整为今后的较快增长奠定基础也是必要的。十八大提出的“双倍增”的目标是中国共产党向全党全国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实现这个目标不能有丝毫的怀疑和动摇。我们应当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八大精神上来,通过开创性工作和加倍努力,为实现十八大提出的战略目标作出贡献。

     

        去年我国人均GDP达到6090美元,再用十年时间,实现人均GDP翻一番,到2022年召开党的二十大的时候,人均GDP就可达到12000美元,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从国际经验来看,目前我们正处在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艰难爬坡阶段,这就需要通过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以经济转型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

     

    二、通过全面深化改革释放经济增长的巨大潜力

     

        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速度,实现“双倍增”的目标,是完全能够做到的。关键在于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将经济增长的潜力释放出来。对照发达国家的经验,分析我国的实际情况,潜力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通过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实现经济增长由投资和出口驱动为主向消费驱动为主转变。我国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具有巨大的潜力,目前正处在由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升级的阶段。要通过收入分配结构的调整,提高广大居民的购买力。如果用五年左右的时间,使居民消费率由现在的34%提高到50%,每年增加的消费性需求可达8万亿元左右,这将对经济增长产生无与伦比的强大拉动力。现在迫切需要通过改革把这种需求呼唤出来。十八大提出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的根本要求就是要使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我们从收入分配结构调整入手,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不仅可为经济增长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而且能使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得到贯彻落实。

     

        第二,推进“营改增”税制改革,为第三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下半年,国务院将全面推出“营改增”的税制改革。试点经验证明,这项改革可使第三产业的税负下降三分之一左右,并促使试点地区和行业新创办企业迅速增加。如果今明两年内能够使“营改增”的改革全面到位,第三产业必将出现一个爆发式的增长。如果能够通过第三产业的发展,使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例由现在的36%提高到全世界发展中国家50%的平均水平,那么,将新增就业岗位1亿1千万个,这样的大好事亟待各级政府来做。

     

        第三,改革科技教育体制,激发创新活力。党的十七大提出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几年来,政府和企业的研发投入大量增加,科研成果开始成批涌现。特别是国际专利申请量迅速增加,同美国的差距迅速缩小。2010年美国申请国际专利的数量是我国的6倍,2011年降为3.6倍,2012年降为2.8倍。照此发展下去,到“十二五”末,我国申请国际专利的数量有可能赶上或超过美国。目前还有两个领域拥有创新的巨大潜力,一是国有企业,二是大学。去年国资委发出了关于发挥国有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骨干和带动作用的若干意见,提出将国有企业技术创新成果的价值列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考核范围之内,这对建立国有企业创新激励机制将产生深远影响。大学拥有大批年轻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资源,通过建立竞争机制,提高大学科研水平和培养创新人才的能力,大学应当成为创造技术专利的生力军。以自主创新带动产业升级,将有力地推动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消耗向主要依靠技术进步、改善管理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转变。

     

        第四,改革城乡管理体制,释放农村劳动力潜力。未来十年,我国能不能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关键取决于三农问题的解决,取决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能不能大幅度缩小。必须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促进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使农民对承包地、宅基地、林地、草地的用益物权转变为财产性收入的主要来源。浙江省嘉兴市的经验证明,在土地确权颁证之前,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为3.8:1;土地确权颁证之后,收入差距迅速缩小到1.8:1。通过土地经营权有偿转让,大大加快了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现在农业劳动力尚有2.8亿人,人均耕种6.4亩地。再经过十几年的努力,转移出一亿多劳动力是有可能的。要通过减少农民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

     

        第五,改革金融体制,释放资本潜力。我国M2已超过100万亿元,银行金融资产已超过160万亿元,外汇储备已达3.3万亿美元。由于金融体制改革滞后,资本流动性差,资金市场仍然处于卖方市场。必须通过放宽准入,允许民间资金发起设立各类股份制的小型金融机构,培育竞争主体,才能使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同时,要建立地方性金融监管机构,建立存款保险和贷款保险制度,为利率市场化创造前提条件。要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发挥股票市场筹集资金、选拔企业和财富分配等方面的功能。要利用好外汇储备,通过资本输出带动商品劳务输出,保持出口的旺盛增长。通过国际并购获取短缺的能源资源和科技资源。挖掘资本潜力,能够满足经济增长对资金的需求。

     

        第六,改革土地制度,释放土地潜力。我国城乡建设用地达22万平方公里,其中村庄建设用地17万平方公里,许多都是空心村。通过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可节约占地1亿亩以上。关键在于改革土地管理制度,真正使土地成为可流动的生产要素,从而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第七,改革生态体制,使环保产业成为新的投资热点和经济增长点。今年年初出现的大面积雾霾天气是长期累积的结果。目前,我们在个人消费品和生产资料方面已经供过于求,但是公共产品仍然供给不足,包括清洁的空气、干净的水。政府要把提供清洁的空气、干净的水作为公共服务的重要职责。通过改革生态体制,强化污染物排放的标准和监督。目前治理大气污染的技术已经成熟,脱硫脱硝除尘的技术装备国内都已经能够生产,关键是要求所有企业都把脱硫脱硝除尘的设备装上并保证常年运转,增加的成本可以转化为公共产品的价值。这样,增加环保投入就可以创造GDP、创造利润和增加就业,环保产业就能成为新的投资热点和经济增长点,在建设生态文明中实现稳增长。

     

        上述七大改革释放七大潜力,足以在未来10年内保持经济8.5%以上的增长速度。

     

    三、下半年应通过扩大内需实现稳增长的调控目标

     

        从近期来说,下半年实现经济增速的止跌回升从而保持健康的发展势头,已成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这里需要解决一个认识问题,即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越是在经济困难的时候,越是需要发挥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美国、日本正是由于发挥了政府干预经济的作用,今年以来开始出现明显复苏。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府不应捆着自己的手脚,该出手时就出手,更不能受一些自由市场经济理论的干扰。2008年年底出台4万亿元投资计划,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如果没有4万亿投资,经济增速将下降到2%左右。4万亿投资中大部分用于民生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将留下一批优良资产。当前在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应当毫不动摇地通过财政政策引导,实施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有效措施。具体来看,以下几个方面可作为引导投资的重点:

     

        一是加快城际高铁和城市地铁的投资。目前,城市化已进入以高铁引导城市布局和经济发展的时代,即在300公里范围内,可形成1小时商务圈。高铁技术是国人的骄傲,我们应当抓住时机加大投入,尽快形成高铁网络。目前,铁路建设有2万多亿元债务,不必为之担忧。只要将铁路资产重新评估,2万亿元债务在铁路总资产中只占很小的比例,而且在铁路快速建设阶段出现一些债务是正常的。5~10年之后,投资效益将会得以释放。要通过股权融资实行投资多元化,通过发行中长期债券和贷款证券化,引导社会资金进入铁路建设领域,解决铁路建设对资金的巨额需求。

     

        二是加快新农村建设。把工业园区、农业园区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结合起来,使工业化、城市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农民进入新型社区后,交出原有的宅基地,可节约用地,形成开发商、农户和政府之间利益共享的机制,把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的动力源泉。

     

        三是扩大城市公共服务建设。重点解决进养老院难、入幼儿园难和停车难等社会问题。通过特许经营权的方式把社会资金引导到公共服务建设上来。在农民工聚集的城市,应当把为农民工建公租房纳入保障房建设范围,逐步使农民工及其子女享受到城市居民的公共服务。

     

        四是对大宗进口物资实施以产顶进。目前,石油进口已占国内销量的52%。我国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有成熟的煤制油技术。通过发展煤制油产业,包括间接液化和直接液化,可有效降低对石油进口的依赖。我国对二甲苯(PX)进口已占国内市场的60%以上,主要从日韩进口,价格由外企控制,石化产业的利润开始向PX集中。应当选择一些人烟稀少的岛屿,集中大规模建设现代化的PX项目,尽快结束PX大量依赖进口的局面。我国大豆进口量已达5千万吨,在新疆北疆地区仍有大片土地适宜种植大豆。通过国家支持扩大国内大豆种植面积,减少一些进口量,是难得的投资领域。我国集成电路进口用汇已超过石油进口用汇,应围绕集成电路的研发和生产组织产业集群,把科研机构、生产企业和用户结合起来,争取尽快有所突破。

     

        同时,还要通过财政政策引导银行贷款和社会资金,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使财政资金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落实国务院关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十条意见,努力实现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有机统一。

     

        (作者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