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8月01日 星期四

    经济火车动力足

    ——专家解读当前经济形势

    《 光明日报 》( 2013年08月01日   10 版)

        最新的国民经济运行数据公布,半年来的经济轨迹清晰可见,但目前经济形势面临众多的“两难”问题,依然让各方众说纷纭,争论和分歧此起彼伏。中国经济能否摆脱下行压力?投资和消费孰重孰轻?增长速度和结构调整如何权衡?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近日组织专家分析了上半年经济形势和政策。

     

    正确看待投资:问题在投资的项目融资安排

     

        投资,依然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上半年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3.9%,拉动经济增长4.1个百分点。在下半年的经济形势下,投资将扮演何种角色?是继续“挑大梁”,还是“逐渐淡出”?

     

        “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处于年度预期目标的合理区间,但我国宏观经济形势下行压力大,其主要原因是投资需求不足。”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蔡洪滨教授认为,由于转型阶段的制造业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投资风险和不确定性,阻碍了投资的积极性。

     

        “过去增长率靠投资拉动,但维持高投资率对金融体系要求很高。现在要靠降低投资率转型,需要一个过程,投资率的降低应是改革的结果而非先决条件。”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助理、金融学系刘俏教授通过“增长率=投资率×投资资本收益率(ROIC)”公式指出,金融体系应把资金以合理的方式配置到高投资资本收益率的领域。

     

        “问题不在基础设施投资本身,而在投资项目的融资安排,仍需保持合理的投资增长,建议应更加注重公共投资如何更有效率和民间投资如何更加积极这两方面的议题”。蔡洪滨教授指出,投资在经济结构转型中也有导向作用,要注重投资质量,着力振兴实体经济。

     

        对此,他建议明确长期改革的决心,稳定市场,提振信心。同时,放开行业进入限制,鼓励民间投资,进一步清费减负,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等的政策扶持和服务力度,进一步激发企业投资活力。

     

    正确看待消费:消费需要长期培育

     

        上半年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5.2%,拉动经济增长3.4个百分点。尽管人们对扩大内需、依靠消费拉动充满期待,但蔡洪滨教授提醒说,“消费是经济增长的结果,不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手段。消费增长最终靠人均收入的提高,而收入取决于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生产率需要投资和技术进步,短期靠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想法既不科学也不现实。”

     

        “从世界各国来看,消费在短期内都是比较平稳的,试图通过大幅提高消费保持GDP增速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助理、金融学系刘俏教授认为,要正确看待消费对宏观经济形势的作用,要分长短期理性分析。“一味地强调一方而贬低另一方,结果只会阻碍经济增长。”短期来说,可以稳定价格总水平,加强重要商品产供销衔接,努力减轻物价上涨对群众生活的影响;从长期来说,要积极释放有效需求,推动居民消费升级,扩大内需。

     

        经济发展要靠消费、投资和出口三驾马车拉动,消费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投资最终必须通过消费来支持。但是,刺激内需和扩大消费,不能作为短期权宜之计。因为消费的比例是由基本的制度安排决定的,如社会保障、文化习俗、城市化发展进程等。所以,面对短期经济波动,启动消费的作用并不大。刘俏教授指出,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任务是将增长中心转向消费和服务业,重视私营资本和效率驱动,增加投资资本收益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要完成转变,短期仍要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发展,要维持流动性、增强市场的活力,恢复投资的信心;长期要扩大内需、刺激消费,增加投资资本收益率,利率市场化、放松金融行业准入,把政府从经济生活的决策者转变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

     

    正确看待金融风险:不必过高估计总体风险

     

        目前,对金融风险问题,各界关注较多。“没必要过高估计总体风险,以至于误判当前经济的主要矛盾。”北京大学经济政策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学系陈玉宇教授指出,“我们不能通过限制商业银行流动性来解决金融系统中存在的问题。”他认为,现在非常引人关注的“去杠杆化”对中国经济发展意义不大,目前政府工作的重点应该是降低税负,增加国债,帮助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而非盲目“挤泡沫”,收缩只能使资金都进入高风险项目。他建议,应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盘活存量、优化增量,着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把钱用在刀刃上。

     

        “调整经济结构,并不意味着必须容忍和放任短期经济的下滑。改变经济发展模式唯一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提高劳动生产率。”陈玉宇教授认为,如何开发新技术、提高机器设备投入、将劳动力转移至新产品产业线是中国绝大多数企业面临的最重要问题,应成为国家金融政策的重要议题。他指出,对于金融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央行应该维持金融机构间支付体系的顺利进行、满足结算需要,“依据社会融资规模增长率来判断市场流动性是否充足是错误的”。

     

        “健康的资本市场要依靠健康的价值投资理念,投资者和企业都应该爱护市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会计学系姜国华教授认为,当一个市场主流投资者都在进行“价格预测”而非“价值评估”时,资本市场促进企业和经济发展的作用很难得到发挥。他建议,为给资金以自由,应建设创新型社会、实现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创新产业发展,完善开放的股权融资市场。同时,还要正确对待风险,放开一些不恰当的计划限制,发挥直接融资功能,避免资本资源的错配,让资金自己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本报记者 张玉玲 本报通讯员 闫萧竹)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