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7月30日 星期二

    杭州:地铁纳“凉”引发的“热”话题

    《 光明日报 》( 2013年07月30日   05 版)
    2013年7月25日,浙江省杭州市,地铁1号线乔司站、乔司南站等站点再度迎来大量前来纳凉的附近居民。其中,仅乔司站就有超过600名纳凉者。CFP

        烈日炙烤下的杭州今年屡破历史同期最高气温纪录,还入选“新四大火炉”之列。高温天气不仅让众多本地居民措手不及,更令去年刚开通运营的杭州地铁遭遇“大考”。原来,不少杭州市民为了躲避高温,来到“冷气十足”的地铁站纳凉,甚至干扰到了地铁正常运行。

     

        针对这种行为,杭州地铁管理部门近日明确表态:不提倡!地铁是公共交通运输场所,人群聚集不仅影响了乘客的正常通行,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对纳凉群体的疏散也存在安全隐患。

     

    “不提倡不鼓励”背后的无奈

     

        去年11月份开通运营的杭州地铁1号线,位于城市最主要的客流走廊之上,已成为众多市民出行的首选。而让杭州地铁方“头痛”的是,近段时间由于高温不止,地铁站的纳凉一族日渐庞大,有时甚至影响到了地铁站的客流运行。

     

        据地铁站工作人员描述:“纳凉者大多坐在地铁出入通道,有些甚至拿着凉席和薄被来站内休息,另外还有人抽烟、打牌、喝酒,更有甚者随地便溺。出于对地铁运营安全的考虑,我们对纳凉者进行劝说,但是没有效果,又不能强行驱赶。”

     

        记者在出入地铁站发现,不少纳凉者席地而坐,有绣十字绣的,有看书的,还有闲聊的。但并未发现工作人员口中所说的“抽烟、打牌、喝酒”等行为。

     

        出于安全考虑,杭州地铁近日表示,地铁首要的功能是交通运输,作为管理方,首先要考虑的是保证乘客进出站顺畅、地铁安全运营。地铁纳凉者一旦多起来,除了占据通道,影响其他乘客,还涉及安全问题。

     

        而对于最核心的传闻“杭州地铁关闭空调,拒绝民众在地铁站内纳凉”,杭铁新闻发言人回应:目前还不存在这种情况。但如果纳凉者实在太多,劝导无效,超过了地铁站的控制范围,不排除会有关闭空调等应急措施。

     

        经常到地铁站纳凉的市民王大伯,对杭州地铁“不提倡不鼓励”的态度,表达了不解和气愤,他说:“我大多数时候都坐在墙角或边上,又不会碍着谁。公共场所我为什么不能来?很多银行都不赶人。”

     

    来自网友的“呐喊”

     

        “地铁纳凉一族”的出现并非首次,在全国开通地铁的城市里,在炎炎夏日里常有纳凉的市民。各个城市对此也态度不一:比如上海,表示容忍;而南京,则明确表示将处理地铁内不雅纳凉行为。

     

        此次事件经媒体曝光后,顿时在网络上引起了一场大讨论。部分网友力挺杭州地铁的做法,他们表示,地铁站是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设施,市民正常出行使用可以,超出正常用途使用如专门去纳凉就不合适,就如不能因为图书馆凉快就去睡觉一样,使用公共设施不能超出正常使用的范围。

     

        截至记者发稿时,新浪微博上参与该话题的网友已超过万名,不少网友则认为,只要不影响地铁站的正常运营,市民纳凉不是啥大事。

     

        一名网友这样说道:“其实让百姓在凉爽的地铁站避避暑热能出什么事,杭州地铁表现出的这种冷漠着实让人心寒!”也有网友说:“公共设施的功能是服务,损害一项服务功能去维护另一项服务是下策,不如加强管理功能,摒除隐患。”

     

        对此,上海轨道交通俱乐部论坛官方微博发表言论称,地铁纳凉何不疏堵结合?一方面地铁站不适宜人流停留聚集,另一方面市民也确实有需求。不妨在一些有条件的车站设立专区,摆放座位供市民休息;但对那些大声喧哗、随地乱扔杂物、躺卧的人进行严厉处罚。疏堵结合,赏罚分明。

     

    专家:公共设施应更人性化

     

        “他们来公共场所,必定是他们有困难,比如家里环境没那么舒适。这时候,公共设施要有这样的气度和胸怀来接纳他们。这也是文明社会的一个象征。”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院长郁建兴表示,作为公共设施的杭州地铁,理应积极容纳那些有需要的人,但同时也要以不影响公共秩序为前提。

     

        郁建兴建议,在购物中心、火车站、图书馆等公共设施里,不妨设置一些临时性的休息点和纳凉点,并提供饮水等。他说:“这种主动规划的公共管理,既确保了秩序,也体现了人性化。”

     

        针对某一公共设施集聚过多纳凉者,专家建议可发布一个全杭州可供纳凉地方的“地图”,市民根据手机、网络等途径查看,可到就近的纳凉点休息。

     

        “可以考虑多设置一些类似于‘社区中心’的公共场所,在极端天气,它会为那些有需要的人提供帮助,甚至避险避难。在未来的城市建设中,也应过多地考虑这一方面,真正体现公共服务。”郁建兴说。(本报通讯员 朱海洋 本报记者 严红枫)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