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小微企业流动资金“很紧张”,直接融资比例不到5%
■小微企业发展还需应对“玻璃门”“弹簧门”等制度障碍
■融资难或能得到短期缓解,但解决“融资贵”还有长路要走
全国小微企业创造了80%的就业、60%的GDP和50%的税收,而小微企业获得的贷款在全部贷款中的比例仅20%——7月15日召开的全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经验交流电视电话会议提到。当前,国内很多小微企业始终未能摆脱融资困境。如何让小微企业得到与其对国民经济的地位相适应金融服务,关系到能否做好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这篇“大文章”,更关系到国民经济结构能否成功实现转型。
1、谁阻碍了小微企业融资?
黄先生经营着广东一家小型玩具厂,每到月底他总是如坐针毡,“因为月底要支付工人工资。过去国外订单多,可以通过订单质押获得贷款,先期支付工人薪酬,现在出口形势不好,订单少,已经很难通过这种渠道获得贷款。”有时,无奈的黄先生只得求助于民间高利贷,而10%的月息令他难以承受。
融资难客观上与小微企业先天不足有关。在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看来,小微企业的融资困境突出体现在贷款需求的小、急、频特点及其高成本、高风险、低收益特征与银行商业特性的不对称上。
“目前小微企业资金问题主要体现在直接融资比例低,流动资金严重不足、借款成本高等方面。”工信部中小企业司司长郑昕表示。来自工信部的研究报告称,目前在发达国家企业融资中,直接融资占70%,而我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比例还不到5%。直接融资比例过低、渠道过窄,已成为我国小微企业成长的明显短板。
一份针对小微企业的问卷调查显示,目前小微企业流动资金“很紧张”的占18.2%,“紧张”的占30.9%,“基本正常”的占49.1%,“宽裕”的则仅占1.8%。
相对薄弱的外部环境建设同样制约着小微企业获得合理的金融服务。“有两个方面最迫切,一是商业性担保体系的风险缓释作用非常有限;二是建立健全社会诚信体系特别是小微企业的信用体系,目前央行征信体系只包含小微企业信贷信息,而与小微企业相关的工商、税务、海关、环保、劳动、司法等方面的信息散布于各个部门,有待整合利用。”上海银监局副局长谈伟宪认为,当务之急是为小微企业建立统一的政府主导的政策性担保机构,同时扩大征信系统的覆盖面和信用信息的采集面,建立一个全覆盖、共享性的小微企业征信体系,为各种小微企业融资的信用评级提供依据和基础,为小微企业金融业务开展扫清障碍。
2、服务小企业谁更有优势?
近年来,为了确保实现小微企业贷款增速和增量“两个不低于”的目标。许多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纷纷加快丰富和创新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方式的步伐。
中国银行率先推出专门服务于小微企业的“中银信贷工厂”服务模式,借鉴制造业成熟的流水线、标准化操作理念,重塑信贷流程和风险管理体制,类似于制造标准工业品一样对信贷业务进行批量处理。综合考量小微企业的履约能力、资产状况和业主信用。建设银行对合作的小微企业实行打分制,对单户授信50万元以下、打分合格的小微企业优先提供系统辅助审批,网点直接销售等服务。工商银行通过统一培训、统一考试和统一资格认证,组建了一支超过15000人的小微企业客户经理团队。农业银行则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以产业集群带动开展集中连片金融服务,提升对小微企业集聚发展的支撑能力。
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系主任贺力平表示,大银行需要建立完善的小微企业征信系统以打消对其担保不足、资金流不稳定等问题的顾虑。
相对于大型金融机构,城市商业银行等中小银行与生俱来的本土化、地缘化优势使他们对所在地区的企业信息有更加深入而准确的了解,从而与小微企业的需求更加“门当户对”。数据显示,我国140多家城商行的中小企业贷款占比远高于大型银行。
北京银行是首都服务小微企业的一张亮丽名片,他们创新推出小微企业“四单管理”,即单设机构、单列计划、单独管理和单独考评,优先投放小微信贷。目前,北京银行为近8万家小微企业提供服务,占北京地区市场份额的1/4。
“作为银行业的中小企业,中小银行服务小微企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人缘地缘优势、体制机制优势。中小银行以中小企业和居民金融服务为切入点,与大银行形成业务互补。”北京银行董事长闫冰竹认为,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是一项复杂、综合的系统性工程,需要为中小银行和小微企业营造良好和谐的生态环境。“一方面要真正落实针对小微企业的减税政策、贴息政策等,消除小微企业发展中的‘玻璃门’‘弹簧门’等制度性障碍。同时,要消除中小银行发展中的政策歧视,给予中小银行差异化的政策支持,比如实施差别化存款准备金率、差别化资本管理要求,给予中小银行适当的税收优惠等。”
“城商行的地方政府背景强,容易受到地方政府的干预、妨碍,从而使得资金流向与地方政府关系密切的大企业和政府项目。因此,要通过相关政策安排杜绝这一现象。”贺力平指出。
3、市场化能解“融资贵”吗?
支持小微企业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也是银行信贷结构调整的需求。随着利率市场化等改革的推进,商业银行对大企业的话语权和议价权在减弱,他们不得不拿出更多精力来研究和发展小微企业业务,以弥补在对大企业贷款时的损失。
但是,利率市场化后是否就意味着小微企业更易获得贷款呢?
“利率市场化以后,银行做中大型企业贷款的收益必然是往下走的,银行如果想维持较好的收益,必须寻找定价更高的一些客户,那就是中小微企业。”招商银行零售金融总部总监刘建军日前表示,由于中小微企业风险度大,融资比较困难,相应也就要承受一些比较高的定价。
不难看出,在利率市场化的情况下,小微企业融资难或许能得到相当大的缓解,但融资贵的情况恐怕还很难短时间转变。
据全国工商联在浙江等地的调查,许多小微企业反映,即便享受到银行的服务,实付利率也不低,有的甚至高达央行规定的基准利率的4倍。这主要是合同外的额外费用导致的,包括账户管理费、融资咨询费、顾问费等。谈伟宪也表示:“小企业融资贵主要贵在各种费用上,如担保费、咨询服务费等。”
据郭田勇介绍,小微企业类型多,资金需求额度小、频率高,加大了融资的复杂性,增加了融资的成本和代价。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小微企业少量的资金需求量将使其融资利率比上规模的资金融资利率平均高出2-4个百分点。
专家认为,在当前中国金融市场民间借贷不成熟、直接融资不发达的情况下,融资成本的发言权可能还会掌握在银行手中。要从根本上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需要降低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门槛,提高小微企业直接融资比重,发展担保、信用、信息等中介服务体系,完善配套法律法规体系等。
银监会副主席阎庆民表示,小微企业融资渠道要从单纯的债务融资向多元化融资模式转变。“要更加充分地利用股票市场、公募基金、私募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等渠道融资,解决小微企业‘借不到,借不起,借不长’等问题。”
日前,中信银行拟发300亿元小微企业金融债获得监管层放行,所募集资金全部用于发放小微企业贷款。有理由期待,未来将有更多的资金驰援小微企业,满足实体经济的资金需求。(本报记者 温 源 本报通讯员 王 蕾)
链 接
各国中小企业政策扶持措施
●立法支持
德国:在维护市场秩序、保证合同自由方面,有《民法典》《商法典》;在确定经济制度方面,有《反限制竞争法》等;在减轻中小企业的税收、经济、社会负担方面,有《关于提高中小企业效率的行动计划》等;对手工业联合会、自由职业者等也有专门的法律予以保护。
●融资支持
美国:融资支持主要体现在这几方面:第一,担保贷款是由小企业管理局担保,由私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提供贷款。第二,风险基金为高新技术型小企业创新活动提供的具有高风险和高回报率的专项投资基金。第三,开辟了纳斯达克股票市场,专为小型科技企业提供直接融资的渠道。
●技术创新
日本:对研究成果产业化采取国家和都道府县提供不同比例补助金拨款方式予以支持;对设备更新资金、新事业的长期运营资金提供低息贷款;为风险企业技术开发提供补助资金,对进行技术开发的企业实施税费减免制度等。
●人才培养
德国:政府在各州都设有跨行业的培训中心,采取脱产、半脱产和业余培训等多种方式,为企业培养各类专门人才。政府规定青年人必须参加技术培训。对开设徒工培训的企业,政府还给予资助。
●社会化服务
美国:小企业管理局在全国有由1.3万名经验丰富的退休人员组成的经理服务公司和950个小企业发展中心,通过自愿和合同的方式,向小企业提供从创业准备、可行性计划、公司设立,到行政管理、商业理财等全套咨询服务。(陈恒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