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华南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举办了一场主题为“我与中国梦”的征文朗诵大赛,给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中国梦”的平台。
2011级全英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生阿戴利娅·尤兰达说:“一些人追逐着美国梦,梦想着能够去美国工作,过上富足的生活,但我却在追逐着我的‘中国梦’。”
尤兰达来自印度尼西亚,身上有一半中国血统。她梦想着来中国读大学,但因为家境贫寒,常被人讥讽为做“白日梦”。但她没有放弃,靠自己的努力和优异的成绩获得了中国政府奖学金,成功地实现了自己的“中国梦”。她说:“我的心中仍然怀着很多梦想,并且相信很快就能够实现!我梦想着自己将来成为一位成功的商人,为推动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为印度尼西亚和中国的友谊作出自己的贡献。”
来自马来西亚的华裔学生汤文康为建筑学院2010级建筑学专业本科生。他很早就产生了对自己身份的困惑:我究竟是马来西亚人还是华人?6岁时,他曾好奇地问爷爷。爷爷说:“你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人!”他更好奇了,于是再问妈妈。妈妈说:“你是马来西亚人和中国人的后代。”他疑惑了,再问爸爸,爸爸却说:“你是马来西亚人!”三个人给出三个答案,这反而激起他的强烈好奇心。他说:“从那天起,我决心寻找我的根。这也成了最初的‘中国梦’。”
萨莎是语言班D2班的学生,来自俄罗斯,曾祖母是一名翻译,懂六种语言。她说:“擅长学习外语似乎是我的家族遗传。”在家庭的影响下,她决定进入莫斯科大学外语系学汉语。开始学习中文后,她发现中国除了伟大的古典文学外,还有非常出色的现代和当代作家,而在俄罗斯很难看到翻译成俄文的中国书籍。源于对中国和中国文化的热爱,萨莎萌生了这样一个梦想:“我希望在中俄两国文学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把更多的中国优秀文学作品介绍到俄罗斯去。”萨莎表示,学成后一定要回国,因为只有在俄罗斯,才能实现传播中国文化的梦想。她说:“我的梦就像美丽的俄罗斯套娃一样。最大的梦想是由无数小的梦想组成:到中国留学、到北京登长城、结交中国朋友、攻读硕士、找到一份有意义的工作……”
汤米来自非洲塞拉利昂,也是语言班D2班的学生。提起家乡,他既充满自豪,又充满悲伤。家乡有湛蓝的天空、清澈的海水,还有无数的钻石和黄金。但连绵不断的战争、流血冲突,使得家园破败,人民流离失所。他说:“我想到中国学中文,把在中国学到的东西带回我的国家。我爱中国,我希望我的祖国能够变得跟中国一样好。”他讲了一个小插曲。一次,他听校长王迎军谈“幸福”。校长说:“有梦想的人是幸福的,有了梦想才有前进的动力。”他专门查了汉语字典有关“幸福”的词条,茅塞顿开。他说,我的“中国梦”就是在中国学习自己喜欢的建筑专业,回去建设祖国,成为一名出色的建筑师。
这次比赛表达了外国留学生对中国和中国文化的真情实感。(本报记者 吴春燕 本报通讯员 祝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