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7月28日 星期日

    走基层·炎陵篇④

    读书的故事

    ——记炎陵图书馆“1号借书证”主人杨青芳

    《 光明日报 》( 2013年07月28日   01 版)
    杨青芳部分读书笔记。光明网记者 唐天摄
    “在这里,我的心很平静!” ——杨青芳

        “生前,他几乎天天来,除了闭馆。”“83本笔记,525万字,是他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7月16日,湖南省炎陵县图书馆阅览室,一场特殊的座谈会在这里举行。人们追忆着“1号借书证”的主人——已故老读者杨青芳的感人故事。

     

    30年,83本,525万字

     

        杨青芳1925年出生于炎陵县鹿原镇。他中年丧妻,独自抚养大3个儿子2个女儿。女儿杨玉英说:“爸爸读了高中,解放后当过教师,后调入县水电局直到1980年12月退休。退休后,爸爸每天都到图书馆看书。”

     

        70岁的图书馆退休职工孟锦秀,早在1980年就认识杨青芳。她说:“当时阅览室场地狭小,他经常借书回去看。1984年5月4日,新馆落成,杨青芳一大早办理了借书证,编号为001号。从此,他天天到阅览室看书,每天上午9点到,11点回家,下午3点准时出现。进门左边靠窗的座位成了他的固定座位。他一边看,一边做笔记。”

     

        记者翻阅图书馆保存的这些笔记本。57本是牛皮纸封面的工作笔记本,26本是用材料纸和16K白纸自制而成。第一本始于1981年1月,最后记录是2011年4月。主要内容包括:健康知识、诗词歌赋、名言警句、生活常识、实用技术。摘抄的涉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参考消息》等110种报纸杂志。

     

        每一本都有目录、页码。每篇笔记的标题都比正文的字体粗,结尾注明出处。

     

        第4本40页摘录了1983年10月23日《光明日报》的文章《茶叶与健康、文化的关系》。第51本,摘录了《光明日报》2005年11月9日第10版报道《平板电视为何热销》。第16本33页,摘录了《光明日报》1997年5月18日的文章《吃不香、睡不着也是病》。记者初步统计,在杨老的笔记中,摘自《光明日报》的文章有112处。

     

        在许多笔记的标题处,用红笔写了“重要、有道理”的字样。依据不同的内容,用红笔写着提示:“参考!”“注意!”“对吗?”

     

        525万多字笔记,字字一丝不苟。

     

    风雪无阻,借阅近1万册图书

     

        炎陵县图书馆副馆长陈列回忆:“2008年特大冰灾。我和同事在图书馆门前铲冰,猜测可能不会有读者来。结果,熟悉的身影又出现了,是杨老。我们说:‘您风雪无阻啊!’每次杨老进阅览室前,总要把鞋子擦干净,不带一点灰尘进来。”

     

        杨青芳每次看半个小时左右,就到楼下做操放松一下。外借的书籍主要是文学、历史、传记、养生、时事五大类。陈列问他为什么借这么多?他说不光自己学,还让孙辈们学。

     

        图书馆馆长刘晓明说:“算上我,杨老经历过6任图书馆馆长,见证了一个小小图书室成长为国家一级图书馆的历程。如今,县图书馆有藏书14.6万册,每年新订报刊60多种,杂志160种。借书证编号到了8783号。读者留言本上,常看见杨老的建议,例如增加报刊种类,改善硬件设施。提的最多的,是希望能将图书馆建到最繁华热闹的地方,方便更多的读者。”

     

        记者查阅图书馆电子借阅系统。从2008年至2012年10月14日,杨青芳总共借阅1292本图书。2008年以前的借阅记录是卡片式,未能录进电子借阅系统。图书管理员说,按2008年至2012年每年借阅图书平均数计算,杨青芳自办理借书证到最后一次借书,借阅图书将近1万册。

     

        2012年10月14日上午10点40分,杨青芳最后一次借阅长篇小说《李自成》。图书管理员尹梅香回忆:“杨老患上白内障,看书写字非常吃力,但还是每天来。我劝他在家休息,他说:‘在这里,我的心平静!’”

     

    临终前一天:让读书笔记“回家”

     

        杨青芳总结去图书馆的三大好处:开拓视野,增长知识;结交朋友,交换心得;动静结合,延年益寿。

     

        每年寒暑假,杨青芳就把在农村上学的孙辈接到自己住所,一来带着逛逛县城各大景点,二来督促学习。

     

        在孙辈们的记忆中,爷爷是学习的榜样。通过自学,爷爷学会了素描;学习保健知识,成功戒烟。爷爷除了在图书馆看书、借书,还去书店买书。在读书笔记中,有《要注意儿童观察力的培养》《中小学生看电视七忌》等大量孩子学习成长的知识。

     

        孙子杨红毅今年36岁,在炎陵县水利水电投资有限公司工作。他说:“爷爷对孩子们学习上的支持毫不吝啬。我从初中开始学英语,爷爷买回最流行的双卡录音机,一套英语磁带。”

     

        现年80岁的唐自善与杨青芳同事15年,是原炎陵县水电局局长、党委书记。他们共同参与了河东渠道、炎陵县水口水电站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和《炎陵县水利水电志》的编纂。唐自善感慨道,杨青芳对自己极为苛刻。1983年修建筷子篓电站,杨青芳时常连食堂的菜都舍不得买来吃,自己准备点干菜下饭。也没有穿过一套像样的衣服,都是补丁摞补丁。

     

        儿女们说,老人省吃俭用,并没有留下积蓄,钱都用来资助、奖励后辈读书了。

     

        孙女杨红娟说,她考上中专,72岁的爷爷执意送她去邵阳市上学。顶着酷暑,爷孙俩坐客车来到学校。爷爷嘱咐她:“永远做书的朋友!当学习的主人!”

     

        2012年重阳节,杨青芳不慎摔倒骨折,卧病在床,今年3月病情加重。

     

        2013年3月23日15时,老人口述遗嘱:将所有读书笔记送回“家”——炎陵县图书馆。当天下午,外孙陈江军就把83本笔记送到了县图书馆,实现了爷爷的心愿。

     

        病床前,杨青芳用微弱的声音呼唤着儿孙们的名字,挨个赠送自己的藏书。

     

        杨青芳说:“我没什么给你们,只有这些书……”

     

        10个孙辈,7个重孙辈,还有侄儿侄女含泪受书。

     

        3月24日1时45分,杨青芳去世,享年88岁。

     

        6月2日,1号借书证主人、杨青芳读书笔记展览在炎陵县图书馆举行。老读者,小读者,在这宝贵的精神财富面前驻足、哽咽、沉思……(本报记者 唐湘岳 本报通讯员 谭林芳)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