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各类社会问题日益突出,矛盾不断加剧。如何进一步创新社会管理,以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成为党和国家在新时期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近年来,各地方政府纷纷从不同角度对社会管理创新展开了积极探索,也取得了许多成果。然而,由于在社会管理创新理念上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偏差,常常将社会管理等同于社会控制,把维持社会稳定与建立良好秩序作为社会管理活动的最终价值追求,甚至将创新社会管理等同于创新维稳,其结果是管理手段与方法越来越新颖,服务意识却越来越淡薄,社会管理创新活动陷入了管理主义的窠臼,导致在社会管理创新的实践探索中,功夫下得愈大,管理成本愈高,而公众满意度却在下降。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所以,创新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该是为人民群众服务,通过创新社会服务来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这一意义上来说,政府社会管理创新的关键在于社会服务的创新。
创新社会服务首先要求政府转变职能,坚持“公民本位”,建设服务型政府。服务型政府是“公民本位”的政府,它要求政府在社会经济管理和服务活动中,不仅要首先考虑公民的利益,追求公民利益最大化,而且要保障公民的意志在整个公共管理中的决定性地位。公共服务是政府的第一职能,政府要以公共服务为宗旨并承担公共服务责任。坚持“公民本位”就是要在公共服务中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强化群众参与,把群众满意作为评价政府公共服务绩效的最终标准。当前,社会服务创新的重点是要促进社会服务从“政府本位”到“公民本位”的转变,形成和建立基于“公民本位”的公共服务模式。这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根本性的意义。
创新社会服务关键在于倾听群众的呼声、把握群众的意愿,按照群众的意见来提供服务、改进服务和创新服务。民意是社会服务的导向,民意的表达和实现需要民主。在社会服务中发扬民主,按照“民意”提供服务,不仅可以保证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科学合理、公平公正,而且有助于激活基层社会的组织力量,发挥基层群众自治在社会服务中的积极作用,促进基层群众在自我服务中实现自身的特定利益。
倾听群众的声音就要善待群众的抱怨,这正是社会服务创新的新领域。群众的抱怨和不满往往表明政府社会服务的欠缺或服务方式的缺陷,这正是社会服务创新的机会。对待群众的抱怨,我们要通过增加服务、改进服务、创新服务,创造性地满足群众的需求来解决,这是服务创新的基本策略。社会管理以此为出发点,则稳定可期,维稳也可事半功倍。
创新社会服务重点在于加强公共服务和创新公共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公共服务就是基本的民生,事关全体社会成员的福祉。加强公共服务就是要从拓展公共服务范围、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等方面入手,增加公共服务的数量,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以提高人民群众的福利水平,真正做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创新公共服务,关键在于创新公共服务的内容,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一方面要增加公共服务的内容,满足社会多元化发展的需要。在当前,人民群众的基本公共需求已经逐步得到解决,而多层次、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在不断增长,创新公共服务内容要注重从人民群众的需求变化出发,增加可选择性,为人民群众提供量体裁衣式的公共服务。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仅要给全社会成员提供公共服务的均等机会,还要保障提供给全社会成员的公共服务在结果上大致均等,以此保证社会公平,缩小社会差距,促进社会和谐。
创新社会服务突破点在于创新公共服务机制,提高公共服务效能。创新公共服务机制,一方面要利用市场机制优化社会服务,提高社会服务效率,降低社会服务成本。重点是把政府与市场两种制度安排的功能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建立更为合理、更有效率的服务运行机制,促进政府之间、公私之间合作。打破政府对公共服务的垄断,按市场原则建立多元公共服务主体相互竞争的环境,使人民群众获得更多的自主选择的服务机会。
另一方面,要促进社会各类主体的自主服务、自我服务。新时期的社会服务是民主环境和市场条件下的公共服务。民主要求公民“自主判断”“自主选择”“自主管理”“自主责任”“自主服务”,市场经济则要求各类社会主体“互相服务”“互利互惠”。因此,在新时期,创新社会服务首先要求政府与企业、社会组织、社会团体、社区和公民等多元主体合作,共同承担社会服务责任,促进各类社会主体参与,实现社会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其次,政府还要充分利用市场利益诱导机制,尊重群众和各类社会组织谋求自身福利最大化的“自利”需求,建设良好的市场环境,以减少各类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为增加其自身个体福利所需成本,这样群众心情就会更加舒畅,社会就更加稳定。
创新社会服务还要主动创造群众需求,引领发展。当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较低的时候,其公共需求是比较单一的,这时政府社会服务的回应性较强,甚至能够做到“有求必应”。但是,随着人民群众生活富裕程度的提高,其公共需求也由低层次向高层次递进,由简单稳定向复杂多变转化,这种需求的多样化还意味着人民群众价值观念的演变。在这种情况下,做到“有求必应”已经十分困难了。特别是在信息化、全球化发展进程中,社会需求变得越来越难以把握,这时,政府的社会服务不仅要回应群众需求,更需要主动服务群众,前瞻性地引导群众需求,甚至要主动创造群众需求,以此引领社会发展,引导社会进步,这是社会服务创新的新策略与新境界。(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