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7月27日 星期六

    关注棱镜门事件

    棱镜“门”挡不住美国偷窥活动

    《 光明日报 》( 2013年07月27日   08 版)

        美国众议院日前以微弱多数拒绝通过一项旨在终止美国政府监控计划的修正案,标志着“棱镜门”丑闻和美朝野、民间的强烈反响,并不能阻止美国国家安全局的监控计划。

        今年6月,前美国国家安全局合同工爱德华·斯诺登爆料美国国家安全局监控计划,称该机构以反恐为名,收集并存储了几乎每个美国公民的通话记录和与外国人或机构通讯的互联网记录。此爆料在美国内引起强烈反响,许多国会议员纷纷站出来批评政府的元数据搜集行动超出了此前国会的授权范围,违反了美国一直倡导的自由、民主和人权等价值观,并要求政府减少监控规模或终止监控计划。来自密歇根州的共和党众议员贾斯汀·阿马什、民主党众议员约翰·康耶尔斯在“棱镜门”丑闻爆发后不久联合提出一项修正案,提出限制政府的元数据收集行动,只有在那些与正在进行的调查有关的人员电话和互联网通讯才能被监控,而且要求国会议员可随时向外国情报监控法庭索取相关意见,同时法庭还要向公众发布相关内容的总结报告。该修正案附于2014年美国巨大的国防开支议案。这一修正议案在众议院引发了关于平衡国家安全与隐私权保护的激烈争论。

        康耶尔斯说,这个议案其实将限制美国国家安全局对美国无辜公民的个人记录正在开展的“拉网式”收集和存储。来自威斯康星州的共和党众议员、曾支持并授权监控法案的森森布伦纳说,国会只是允许情报机构获取与国家安全调查有直接关联的数据,没人希望政府去获取每个人的通讯记录,并将其存入这样巨大的数据库内,“是该终止它的时候了”。然而,反对这项修正案的议员则认为其将损害美国的国家安全利益,置美国安全与恐怖分子威胁之下。

        众议院情报委员会成员、明尼苏达州共和党众议员米歇尔·贝克曼甚至称,电话记录不是私人不动产,斯诺登爆料敏感情报不是爱国者行为,而是叛国行为。

        其实,自斯诺登爆料美国国家安全局的监控计划以来,奥巴马政府高级官员就纷纷站出来为政府的监控计划进行辩护。美国国家情报总监詹姆斯·克拉伯在众议院投票表决前夕发表声明说,支持阿马什的修正案将使美国面临丧失一个非常重要情报工具的风险。本周二美国国家安全局局长亚历山大曾专门赴国会拜访众议员,并就修正案可能带来的“后果”提出警告,并呼吁议员们反对限制监控计划的修正案。他说,每一个人都希望我们能保护公民自由、保护国家安全。问题是,怎样才能既保护公民隐私又能保护公民安全,这是一个很困难的问题。白宫发言人卡尼也表示,奥巴马总统对于保护隐私问题的讨论表示欢迎,但反对阿马什的修正案,并称其将“贸然拆除情报部门的反恐工具”。此外,众议院资深共和党众议员、情报委员会主席罗杰斯和军事委员会主席麦基翁也在同事间传阅信函,敦促他们反对这项修正案。信函中说:“尽管很多人对于美国国家安全局元数据项目的合法性抱有疑问,包括对美国公民的自由是否有足够的保护措施,但是未经深思熟虑就完全中止该项目与我们的职责不符……我们的职责是建立共同防御。”

        经过激烈辩论与交锋,最终主张保护国家安全的一方以217票对205票的微弱优势战胜了倡导保护公民隐私的一方,阻止了阿马什的修正案。阿马什表示,虽然结果如此,他的修正案仍受到共和党和民主党的广泛支持,这表明近一半的国会议员反对美国国家安全局监控计划。康耶尔斯也称,即使众议院通过这个修正案,参议院也不可能通过类似议案,而且奥巴马政府已明确表示,他们将否决任何限制美国监控计划的建议。然而,该修正案能提交到众议院全体会议上讨论,并获得205位民主党、共和党众议员的联合拥护,本身就表明国会议员对美国国家安全局地毯式数据收集的担忧日益上升。

        此间观察家指出,众议院在限制监控计划修正案的巨大分歧和内部的激烈交锋反映了美国民众在国家安全与隐私保护问题上的矛盾心理。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周三发布的最新民意调查显示,67%的美国人认为政府收集电话记录侵犯了隐私权,与此同时,52%的美国人认为监控计划是帮助找到恐怖分子的一个必要工具。尽管如此,拥有最后话语权和决定权的奥巴马政府必然会动用一切手段和能量,并高举国家安全与美国利益的大旗继续实施美国的监控计划。(本报华盛顿7月25日电 本报驻华盛顿记者 王传军)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