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社会上掀起了一股养生热潮,一些“专家”纷纷出书,从营养、养生等不同角度探讨保健及防病治病的话题,并在电视节目中侃侃而谈。但有些伪专家的养生知识常令人“称奇”,他们认为,不管患了高血压,还是癌症,菜市场就是“药店”,厨房就是“医院”,“药方子”则离不开五谷杂粮。这些真伪难辨的养生说,一度搅和得市场上的绿豆等杂粮都闻风涨价。这些违背科学常识的养生说得以如此流行,说明了国人的科学与医学素养欠缺,也因此,伪专家才会大行其道。而与此同时,老百姓渴望更多真正的医学专家进入大众传媒,帮助他们澄清真相,以正视听。
从1995年开始,十八年来,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医师于康一直坚守着向大众普及营养学这块阵地,科学地指导着亿万家庭的厨房、餐桌。他一向认为,做科普、通过大众传媒等渠道传播医学知识,是医学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使命。
于康的名字,老百姓耳熟能详。他编写过多部营养科普书籍,其中,《吃好每天三顿饭》和《你吃对了吗?》这两本书先后位列全国图书总销量第三与第六;他应邀与电视台、广播电台、网络等三十多家媒体合作,曾在一档电视科教栏目中连续做了四十多期节目,观众人数累计上亿,其中的一期电视节目曾被全国近800余万个家庭完整收看,连续夺得全国同类及同时段节目收视之冠;他在电视上和微博上被称为“康叔”,拥有十几万粉丝,粉丝们都自称“鱼丸”;他当选为清华大学等单位评选的“健康中国2012年度人物”,被评委誉为“立体传播时代的营养明星”。
于康出身医学世家,父母都在部队医院和医学科研单位工作,在家庭对其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于康从小就立志学医。1988年,在高考前的一次咨询活动中,他了解到中山医科大学新设立了一个“临床营养”专业,是全国首次招收这个专业的本科学生。父母以及生活环境的熏陶,使于康具有一种直觉,当时就认准了这个专业,并准备为之付出毕生的心血。征求过父母的意见后,这个北京小伙子毅然报考了远在广州的中山医科大学,并且有幸成为了临床营养专业的第一届学生。
这一届学生,五年后毕业分配时,却遇到了尴尬的局面。营养科室在医院里一直处于边缘化的位置,很多学生到了医院后,被分配去食堂做厨师、卖饭票,最后大多数人都改了行。于康是幸运的,受一次偶然机遇的垂青,他在毕业后进了北京协和医院工作。
北京协和医院被誉为“营养医师的摇篮”,在1921年建院之初,便创立了营养部,是中国医院中最早的营养科室,至今已有九十余年的历史。使医学为广大社会群体服务,是协和医院一向的理念。在开展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等方面,杨崇瑞、陈志潜等协和前辈们曾经做出过杰出的贡献,留下了一段辉煌而又厚重的历史,其中寄托着医学界仁人志士的梦想,至今仍旧薪火相传。协和医院曾开办过营养专业培训班,从协和培训班走出来的人,后来大多成为了全国各大医院的营养科主任。
在一次电视节目当中,于康曾向观众动情地介绍了这一段历史。能在协和医院营养科工作,他十分自豪,同时平添了一种使命感。于康告诉记者:“我从毕业后就进了协和,从做住院医师开始,又在这里读了在职研究生,协和的环境和氛围陶冶了我的心灵,砥砺着我的性格。”
1996年,北京协和医院首次开设营养科门诊,于康出的第一个门诊,整整一个上午,连一个病人都没有。当年营养科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但于康并没有因此而丧失信心。一次偶然的机会,于康参加医院里的一个临床会诊,在研究患者的病情之后,他写了一份详细的营养分析和建议,一下子引起了主治医生的重视,并博得了高度好评。同行的肯定,更坚定了他的信心。通过于康的一次次参加会诊,协和医院的其他科室逐渐认识到了营养科的重要性,开始主动给他和营养科的其他医生介绍患者。营养科的作用开始真正发挥起来。
从协和医院开设营养科门诊至今,已经过了十七个年头。现在每个周五上午,只要是于康的门诊,一般都很难挂上号。另外,营养科的医生会对每个患者提出具体的建议,因而比其他科室的诊疗时间长。于康一上午要接诊二三十个患者,有时要到下午两三点钟才能吃上一口午饭。
传播营养学知识,需要耐心和毅力,尤其是在中国,人们的口腹感受极为敏感而固执。对此,于康说:“让人们接受一种更为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个漫长的过程,我尽可能用科学知识、数据和论据去说服他们,科学普及工作不能高居殿堂,营养学与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传播营养学知识更要接地气。”他始终秉持着协和人的精神和传统,像一个虔诚的布道者,奔走于普及营养知识的各类讲座、各个课堂;他的记事本上写满了每天的行程,除了医院的门诊、会诊,还包括许多中小学的营养课和老年人的营养讲座。
于康讲课一向深入浅出,明白易懂,“男性平均寿命70岁,一辈子大约要吃75000顿饭。女性平均寿命80岁,大约要吃80000顿饭。从而可以知道吃饭有多重要了,它是人一辈子重复次数最多的活动之一。一口吃不成胖子,但胖子是一口一口吃出来的,一定要管住嘴,减少‘一口效应’。管住嘴,并不是不吃饭或不吃晚饭,那是绝对错误的,不但减不了肥,还有可能催肥,损伤脑细胞,还会造成夜间低血糖,第二天吃早餐吸收率大幅度攀升,会引发血糖的大幅度波动。每天多吃一口,一年下来会净增1.5公斤体重,假若每天少吃一口,就能减肥,并且不反弹”。这样耐心细致的讲解,纠正了很多人长期存在的错误观念。
医生不但要具备相关科室专业知识,还要具备心理学知识。长期的临床实践,于康早已摸清了患者的心理,“必须先和患者进行沟通,取得他的信任,减轻其逆反心理,再分析他的身体现状,晓之以理,逐步开导,让患者了解不良饮食习惯的危害,把医生的话真正听进去,并付诸实践,才能通过调整饮食营养结构,改善其健康状况”。
当下,医疗资源仍然缺乏,优质的医疗资源则更是相对较为集中,医患关系也比较紧张。协和医院门口的票贩子屡禁不绝,一家媒体曾以《全国人民看病上协和》为题,描述了人们争相到协和求医的状况,协和医院的医生所承担的压力也由此可见。于康和患者的关系却非常和谐,他认为应该学会换位思考,医生只要具有使命感,就能处理好医患关系,“患者常常感动我,他们从全国各地千里迢迢赶来求医问诊,我再苦再累,也不能让人家大老远地白跑一趟”。到了周五门诊的日子,于康早晨就开始发微博,“护士站刚刚告知,预计有大量患者加号,先去食堂吃早餐,忙碌的一天又开始了”。
如今,于康走在大街上,经常会被人认出来,到超市里买东西,也会有人跟在他身后。因为常和患者打交道,他并没有感到作为公众人物会有不便和烦恼,而是每回都尽量地解答人们的咨询。有一天下班后,于康坐地铁回家,车厢里的电视正在播放美食节目,介绍一种油炸食品,身后的两位女士议论道:“要是让于康看到,肯定说这不利于健康。”一听这话,他感到一种由衷的欣慰。(本报记者 王燕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