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7月24日 星期三

    震区第二日:感受热情自强的甘肃人

    作者: 《光明日报》( 2013年07月24日 03版)
    地毯式搜救 7月22日,甘肃公安消防总队救援官兵带着搜救犬在梅川镇永光村开展地毯式搜救。

    新华社发(田苗摄)
    哈铁局专列救援 7月23日上午,满载5000顶帐篷、3万床棉被的援-108次专列在黑龙江哈尔滨香坊火车站准备开往甘肃许家台站,援助地震灾区。(本报记者 孙明泉、朱伟华摄)
    7月23日,武警陇南森林支队一名军医在为灾区孩子巡诊。新华社发(王瑞欣摄)

        来到甘肃兰州,刚下飞机就看到有志愿者在机场接人,看到出来的人都主动上前询问:是来救灾的吗?我们可以送你们去市区。在前往灾区的路上,一辆辆载着救灾物资的车辆呼啸而过。甘肃人民正以自强的精神风貌,面对这个突然降临的灾难。

     

    村民第一时间展开自救

     

        走进岷县梅川镇马家沟村1社,眼前的惨状让人心惊不已。村民包红庭家附近的所有土坯房全部倒塌。包红庭家的院子就在山下,7月22日7时45分55秒,地震造成院子南侧30多米高的山体发生垮塌,大量的土方在顷刻间砸向院子,院内东侧的土坯房子很快就被埋没。还未起床的3个不到10岁的孩子还未来得及喊救命,就被土方掩埋。

     

        村民杨正科听到了撕心裂肺的哭喊声后,和村支书包俊清等人冒着余震的危险,爬过废墟进入包红庭家的院子,立即用手刨土。村里的党员、防震员、村医等数十人随后也赶到现场,大家轮流用手刨土救人。一个多小时后,他们发现了孩子的手。“看到孩子的手后,我们的劲头更大了。一定要把孩子救出来!”杨正科说,等大家将3个孩子从黄土中救出后,村医立即展开抢救,人工呼吸、心肺复苏……然而3个孩子还是离开了。

     

        马家沟村党支部书记包俊清介绍说,村里有3个社,1452口人,此次灾害造成村里6人死亡,十多人受伤。地震发生后,村民第一时间展开了自救,他们从废墟中刨出被埋的村民并马上将伤者往外送。然而,当时村里通往外面的道路被土方埋没,村民们只能轮流背着受伤的小孩往外走,对受伤的成年人,他们干脆卸下门板将其抬着接力赛般跑着送到山下。正是这种自强不息的自救精神,为许多伤者赢得了宝贵的抢救时间。

     

    天灾虽惨,各方救援暖人心

     

        从岷县梅川镇到永光村,再从永光村到永星村,除了地震后的惨象留给人深刻的印象之外,在灾区不同地方都有一群满身是土骑着摩托运送救援人员的摩托车骑手,他们大多都是90后,让救援者感觉到别样的温暖。

     

        “你是记者吧,上来,我拉你去你要去的地方。”去往永光村的路上,记者气喘吁吁地刚从一个山坡爬上去,迎面停着的摩托车车主就向记者们走来。山路崎岖不平,摩托车吃力地载着两名记者向山上驶去。“家里房子倒了,人没什么事,就赶紧过来帮忙了,路不好,其他车上不去,摩托车方便。”22岁的小唐说。

     

        在永光村采访完后,记者又出发了。从永光村到永星村走的是平时的牧羊小道,经过40分钟的艰难行走,记者来到了盘山路,又见一辆摩托车停在前面,记者还没来得及说话,车主就挥手让记者上车。车主名叫杨小强,也是90后,家在离永星村十几公里的地方,他说,从22日下午两点他就赶过来拉人了。

     

        灾区里,只要摩托车能走的地方,都能看到自愿载人的救援摩托车。据不完全统计,仅梅川镇就有百余名这样的摩托车志愿者行进在不同的救灾现场,是他们让救援官兵、志愿者和记者及时赶赴救灾点。

     

        从梅川镇前往车路村的途中,随时都可以看到从四面八方赶来帮忙的乡亲们,没有人组织,他们只是默默地向灾区赶路。“那里有我们的乡亲,我们不会袖手旁观。”

     

        在梅川镇红星村2社,十多名小学生依次排开站在路边,手里拿着矿泉水和方便面等物品向过往的救援车辆发放。其中一名小学生说,从上午9时许,他们就从岷县县城赶到这里,希望能用自己的力量,为灾区的人民献出一份爱心。

     

        在定西市新添铺镇中心开商店的老马,从中午开始,看到各种救援车队和人员从门前通过,便自发把商店里的矿泉水和食物拿出,免费发放。在沿路许多商店里,这样的情景随处可见。

     

        一路向前,许多张贴着“抗震救灾”字样条幅的面包车或停或前行。据了解,这些面包车大都来自周围村庄,虽然他们的家园也被毁,但是好在并没有人员伤亡。

     

        灾难无情人有情,甘肃人民正以他们的热情和自强,抗击着这场灾难,谱写着一曲大爱之歌。(本报甘肃岷县7月23日电 本报记者 王 瑟)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