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群关系指党与群众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具体表现为党与群众之间联系和连接的方式。中国共产党是代表广大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利益的政党,在实践中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始终代表着广大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正是这一最大政治优势,使我们党的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党群关系
虽然任何政党都有党群关系问题,但共产党的党群关系是自政党产生以来最为独特的。共产党的党群关系不是少数精英分子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关系。这是因为,共产党不是在资本主义议会体制内产生的,而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斗争的产物。它一开始就同群众有密切联系。共产党不是在议会体制内产生的,它的存在只能靠广大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支持,离开了本阶级和人民群众便无法生存。因此,工人阶级政党要联系群众,是由党的性质和历史使命所决定的。一方面,党是由工人阶级和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所组成的,能够而且必须领导本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斗争。因为人民群众作为单个的个体,其作用是有限的,而要联合起来,则需要有组织的力量。共产党的历史任务就在于,组织和领导本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另一方面,党又必须紧紧和本阶级结合在一起,紧紧和包括本阶级群众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结合在一起。
对共产党人的这种党群关系,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90多年来,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为了中国人民的幸福,广大共产党员在革命战争年代出生入死、浴血奋战,在和平建设时期开拓进取、甘于奉献,为党和人民建立了巨大功绩。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成为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核心力量,之所以能够承担起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历史重托,之所以能够在剧烈变动的国际国内环境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原因。
执政条件下的党群关系问题
在党群关系的统一体中,中国共产党作为长期执政的工人阶级政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没有改变。而广大人民群众支持党,拥护党,坚持党的领导地位的立场同样没有改变。也就是说,党同人民群众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性质并没有改变。但在全面改革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群关系所面临的客观环境、任务等和过去相比确有很大不同。其中的关键就是执政。执政条件下,中国共产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发生了重大变化。执政条件下,人民群众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变化,要求我们以新的视角看待党群关系问题。
从理论上看,执政条件下党群关系该如何构建呢?我们的党群关系,既不是管和被管的关系,更不是统治和被统治的关系,而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整体。党离不开人民群众,人民群众也需要党。这种互动模式在我们领导中国革命的时候,有成功的经验。历史上,中国共产党紧紧抓住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调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取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党从领导革命的党转变为执政党以后,这种互动模式如何构建就成了新的问题了。因为执政就是掌握权力。执政是我们取得革命胜利的标志,也使我们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这个挑战表现为如何用手中的权力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而不是脱离群众。
从实践上看,今天群众自身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今天的群众,既非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时的群众,也不是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群众。群众的独立性、民主意识都比过去大大增强了。更要注意的是,群众的阶层分化明显。工人是我国社会结构中的一个重要阶层,总体上讲,工人阶级素质有所提高,但分化严重,原来社会地位和收入大体相当的工人队伍,分化为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产业工人等不同的阶层,整体差别很大。农民是指农村的劳动力,他们占我国人口的大部分。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变化最为引人注目,分化也最为显著。农民在就业、社保、教育、卫生、文化、福利、环保等公共事业方面与城市居民差别明显。此外,还出现了新的社会阶层。因此,社会管理也好、群众工作也好,其本质都是要密切党群关系。
群众对党群关系的认识,不是根据其理论,而是根据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的表现加以判断。目前,存在于一些党员干部中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严重影响了党在群众中的形象。党的十八大报告是这样分析的:“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奢侈浪费现象严重”。形式主义与我们党的宗旨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不相容的。它严重地妨碍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败坏了党风和社会风气。官僚主义作风,要害是脱离群众、做官当老爷。在现实生活中,也确有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程度不同地滋长了官僚主义的思想和作风。腐败是历代封建王朝垮台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要充分认识官僚主义的危害性,增强消除官僚主义的紧迫感。历史和现实一再告诉我们,执政党不注重作风建设,听任不正之风侵蚀党的肌体,就会损害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导致党成为脱离群众的小宗派,最后丧失民心,丧失政权。
进一步密切执政条件下党群关系
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防止脱离群众要求我们真正代表人民掌好权、用好权,绝不允许以权谋私,更不能允许形成既得利益集团。
第一,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作为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在执政的条件下,党必须忠实地代表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以人为本作为党的核心价值观。党的制度设计和政策制定,要体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广大党员干部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都要和广大人民群众打成一片,紧紧依靠工人阶级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
第二,坚持在党的领导下积极稳妥地推进选举制度改革。表面上看,党群关系指的是党和群众之间的关系,但它实际上反映的是党同公共权力之间的关系。因此,密切党群关系,也就是要正确处理好党同公共权力之间的关系。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围绕着权力的运行和对权力运行的制约监督,构筑一个能够互动起来的党群关系模式。
第三,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党的执政地位,为我们党运用手中的权力为人民服务提供了便利条件。但权力如果得不到监督,就会滥用,就会产生腐败。所以,必须有强有力的监督,发挥他律的作用,才能保证用人民赋予的权力来为人民谋利益。
第四,努力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党的群众工作,不能仅仅停留在解决群众具体问题上,而是要从解决群众的具体问题入手,针对新形势下的新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战略思考,使改革充分体现最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党的领导干部,也不能仅仅把群众路线当作单纯的工作方法,而要把它当作执行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认真加以贯彻。 (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执笔:张荣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