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7月22日 星期一

    推动高校内涵式发展

    孙秋华 《 光明日报 》( 2013年07月22日   16 版)

        十八大报告把“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标题放在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之首,突出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思想。

        高校应树立以质量保障和提升为导向的高等教育发展观,坚定不移地走有特色、高水平、内涵式发展道路,同时要特别强化三种理念:

        坚持培养人才是高校第一要务,不断提升教学质量。要牢固树立育人为本的理念,坚持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把学校工作重点、资源配置和制度导向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上来,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形成科学的质量评价体系,建立科学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营造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的学术和文化环境和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氛围。

        树立教学科研协调发展的理念,不断提高科研水平。教学是立校之本,科研是强校之路。要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着力推进科技协同创新,明确教学与科研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更加注重科研与教学的结合,重视用高水平的科研来支撑高水平的教学,鼓励教师把最新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使教学紧跟学科发展的前沿。

        强化以人为本规范管理的理念,不断提高管理绩效。加强学校以人为本,科学协调、规范有序的内部运作管理是高校的重要职能。我们要遵循高等教育的规律,创新管理理念,不断改革与时代发展不相适应的,不利于人才培养和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着力推进现代大学制度,进一步强化依法治校、专家治学、民主管理。

        当前,大多数高校招生规模基本稳定,学科格局基本形成,校区建设基本完成,已从“由小到大”进入到“由大变强”的新的发展阶段。“由大变强”的发展,是质量优先的内涵式发展,是更具特色、更高水平和更可持续的发展。走内涵式发展道路,须转移工作重心、健全工作机制。要把工作的重心全面转移到“提高质量、内涵发展”上来,把主要精力放到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上来。切实健全工作机制,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促进科学研究与经济社会的深度交融,注重社会服务层次和水平的提升,推进学校文化不断传承与创新,从工作机制上保障大学四大功能有机互动、相互支撑;须优化资源配置、完善评价体系。要切实建立竞争性资源配置方式和引导性资源配置制度,重大项目重点支持,特殊项目特殊支持,发挥好资源配置的调控作用,充分提高资源的统筹能力和使用效率,引领创新目标的实现。要切实完善客观全面科学的评价体系,发挥好综合评价的引导作用。

        强化特色是内涵式发展的必由之路,要深入实施特色发展战略。大学内涵式发展应各有千秋、各具魅力、各领风骚,要依据自身的文化积淀、学术传统、学科特色以及地区和行业的特点,结合自身的办学条件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对大学发展的要求,形成本校发展的指导思想、办学理念、基本思路和工作重点,建立出色的学科专业、独具风格的大学文化,作出卓越的社会贡献,在不断凝练和彰显特色中打造学校品牌。

        创新是质量提升、内涵发展的动力源泉。要转变教育理念,深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质量提升为核心。要大力推动学术创新,完善创新团队建设的政策和机制,逐步形成以学科建设为重点的学科创新平台、以重大项目攻关为纽带的科研创新团队、以问题为导向的灵活多样的科研组织、以研究生培养为载体的基层学术组织。要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以学校承担的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为重点,着眼长远发展,注重顶层设计,扎实深入推进,努力形成与行业深度融合、良性互动、充满活力的办学体制机制。要按照“突出高端、重点支持,统筹实施、创新机制”的原则,建设人才队伍。

        国际化是内涵式发展必由之路,开放办学是时代主流。要进一步强化开放办学理念,着力构建对内对外全方位开放格局,提高国际化办学能力。

        (作者系浙江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