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7月21日 星期日

    文化视角

    交叉询问:一门关于法庭故事的艺术

    ——读《对方证人》

    范仲瑾 白雷杰 《 光明日报 》( 2013年07月21日   05 版)

        美国谚语云:“最伟大的出庭律师都是讲故事的大师。”《对方证人》正是这些讲故事大师的力作,他们选择的故事主题是美国辩护活动中经久不衰的话题:交叉询问的艺术!

     

        本书以“律师讲故事”的方式讲述了交叉询问的艺术。作者是一群美国芝加哥地区资深的出庭律师,所讲述的法庭故事,是他们自己执业生涯中印象最为深刻的交叉询问片段。透过一段段真实的经历,我们不仅可以领略美国辩护律师精湛的交叉询问技艺,还可以体会到交叉询问技艺背后兢兢业业的执业精神以及透着人生智慧的执业经验。

     

        交叉询问是英美对抗制诉讼模式中法庭调查证人的最基本方式。在英美法律史上,交叉询问以可以有效甄别虚假证言而被誉为“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所能发现的、最好的发现真实的工具”。交叉询问重在发挥辩护律师在法庭调查中的作用,而辩护律师则借助这一手段,通过精心安排发问的问题、发问的顺序,让对方证人不得不承认自己证言中存在的不实之词和模糊之处。因此,同样一个事实,不同的发问方式可能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问什么、何时问、怎么问是交叉询问的关键,而就这些问题根本不存在一成不变的规则,只能依靠辩护律师在法庭实战中慢慢学习、点滴积累。

     

        交叉询问的目的是为了质疑对方证人证言的可信性,最大程度地削弱对方证人证言的证明力。因此,交叉询问不是展示个人才艺的舞台,而是控辩双方就法律素养与辩论技能进行较量的竞技场。交叉询问的目的是明确的,但是其方法、手段却需要审时度势、因时而异。因此,不同的资深律师可能会讲述截然不同的经验,而这也正是交叉询问这门艺术的魅力所在。本书第17章“置之死地而后生”就是一个绝佳的例证。

     

        在这则故事中,菲格利洛律师反复询问对方证人一句话:“你是否绝对确信,所有这些照片都是在8月底9月初的时候,一张张连续拍摄完成的?”这样的发问方式看似重复甚至无用,最终甚至引起了法官的不满,但是这些发问却为之后的法庭辩论埋下了一枚重磅炸弹。菲格利洛律师将自己拍摄的背景相同的照片与对方的照片进行对比,并通过长满树叶的树来证明对方证言虚假的时候,整个法庭才像我们一样恍然大悟,明白了他反复发问的真正用意。这种欧·亨利式的结尾,最终让对方律师的所有辩驳和解释都显得苍白无力。很显然,这样的交叉询问布局,肯定比直接用一张照片证明证人在撒谎更容易给法庭留下深刻的印象。更重要的是,当对方证人一遍又一遍地承认这些照片是“一张接一张地拍摄完成的”,事实上已经将所有照片悄无声息地捆绑在一起,而此时,菲格利洛律师只需证明任何一张照片是伪造的,对方提出的大量照片就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全部坍塌。这显然要比一张张证明其伪造来得更为高效率,更具戏剧效果。

     

        交叉询问不是一套可以简单套用的数学公式,而是一种需要根据法庭上临时出现的情形而随机应变的即席表演。在英美法庭上,一代代辩护律师已经积累了大量交叉询问的经验与规则,但是,这些经验与规则只是表演的“脚本”,至于究竟如何应用这些规则、如何在法庭上有效展开,则最终依赖于辩护律师的机敏和智慧。在此意义上,本书正是通过一段段透着辩护律师机敏与智慧的法庭故事,讲述了一场场交叉询问的表演艺术。

     

        《对方证人》 〔美〕史蒂文·F·莫罗 等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