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7月19日 星期五

    美丽中国·希望三江源

    隆宝滩上鹤舞人生

    ——17年后再访护鸟人文德江措

    作者: 《光明日报》( 2013年07月19日 06版)
    文德江措在隆宝湖边巡视。

    本报记者 高腾摄

        记得第一次见到文德江措是1996年的5月,我去参加“索南达杰保护站”奠基前,到杰桑·索南达杰家乡治多县缅怀这位保护藏羚羊的英雄,途中来到隆宝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到40岁的文德江措向我详细介绍了保护区的情况,他对保护栖息在这里的黑颈鹤、斑头雁等鸟类的那份热忱和挚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7年后的今天,我再次来到隆宝滩。在公路一侧的保护站,经玉树地震后已重建一新,保护站瞭望台上,有人正用望远镜朝远处的沼泽地里眺望。看见我们到来,那人便迎了过来。黝黑的脸庞,坚毅的目光,略显肥胖的身材,坚实的脚步,记者一眼就认出了他——“鸟儿的保护神”文德江措。

        “老了,老了,咱们都老了!岁月已经把我们揉捏得快认不出对方了。”久别重逢,文德江措激动地拉着我的手说。当然,隆宝滩的变化更大。文德江措幽默地说:“比我脸上的皱纹增加更快的是这里的鸟儿,当年你来采访时黑颈鹤只有24只,现在已有208只,斑头雁从当年的几十只发展到现在难以计数,更可喜的是,这里还吸引了‘新居民’——白鹭和牛背鹭。”

        隆宝,藏语的意思是“有鱼和鸟的地方”。隆宝滩位于青海省玉树州首府结古镇西南约80公里的地方,海拔4200米,栖息在这里的有黑颈鹤、斑头雁、棕头鸥、雁鸥、赤麻鸭、秋沙鸭、雪鸡等60多种禽鸟,1986年被设立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已守护隆宝滩30多年的文德江措,是土生土长在玉树县结古镇的康巴汉子。1978年参加工作后,他先后在两所学校当过老师,1990年他自愿申请“转业”到隆宝滩当一名管护员。

        文德江措初来隆宝滩时,偷盗禽蛋、猎杀鸟类的现象十分常见。白天管护执法还好办,最头痛的是偷蛋现象经常发生在晚上。于是,文德江措在禽鸟产蛋的湖滩中央搭上帐篷,便于夜晚守护。冰雪尚未融化的三四月份是隆宝滩最冷的季节,也是禽鸟飞来产蛋的时候,文德江措在帐篷里盖上两床被子,也常常被冻得瑟瑟发抖。

        尽管住进了帐篷,但当文德江措睡着后,偷蛋的情况还是发生了。从湖边到湖心的滩涂大约须走二十分钟。经过计算,文德江措准备了一个闹种,在产蛋最集中的时段,他几乎每隔十五分钟就要把自己闹醒一次。每年三至六月份的每个夜晚,文德江措几乎都没有睡过一次好觉。

        在文德江措和保护站管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隆宝滩野生禽鸟数量逐年增多,一到孵化的季节,滩涂上已容不下更多的鸟儿产蛋,一些禽鸟甚至将蛋产在周围的岩石山上。在他们的影响下,当地牧民还自发成立了护鸟队。从保护站到湖心草滩1.5公里的沼泽路,要走近两个小时。已近退休年龄的文德江措说:“每天往返于此,看见草滩上鹤舞雁翔,我心中就充满了一种幸福和满足,这段路也是我人生的一条幸福路。”

        年复一年,候鸟飞来飞往,文德江措依旧要守望这片鸟的乐园。

        (本报玉树州结古镇7月18日电  本报记者刘鹏口述 尕玛多吉、宋喜群采访整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