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7月15日 星期一

    误发“疑似李煜墓”的警醒

    崔志坚 《 光明日报 》( 2013年07月15日   02 版)

        “河南洛阳发现疑似南唐后主李煜墓”的不实消息,从洛阳市文物管理局官方发布微博,到澄清该信息属工作人员失误所致,前后共三天,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误发“疑似李煜墓”的消息,值得我们警醒。微博、微信越来越普遍地成为日常沟通的方式,但是官方微博、微信应当遵循制度建设优先的原则。相对于其他信息交流沟通方式,官方微博、微信确实有成本低、效率高的优点,但对其工作机制也应充分重视,不能“弄一两个人在那儿盯着”。

        一条不实信息通过官方微博、微信发布,在极短的时间内,传播范围就会非常广,导致覆水难收。因此,官方微博要就信息的确认、发布,形成科学、专业的制度,并结合各单位实际情况,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根据我国现行文物保护法规,确定墓葬形式及墓葬主人需要经过一系列严谨的调查、取证及认定程序,对“帝陵”的调查及认定更是需要得到国家文物局的批复才能进行。这个相对专业的“行规”,通过新华社等主流媒体对这个“误发”消息的解释,已算是广为人知了。“误发”信息的工作人员若忽略了这个“行规”,就应当好好学习相关知识,因为再完善的制度也需要工作人员有相应的知识储备和落实精神。

        现实中,不少人有这样的感受:工作忙,想学习、充电,一时又不知学些啥。“误发”消息算是提了一个醒:从加强业务能力做起,先把业务知识学扎实。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流传千古的词句让人们记住了后主李煜,而他从反映宫廷生活、男女情爱到亡国悲痛的词风转型,也令人梦转千回。误发“疑似李煜墓”能引起公众广泛关注,从一定程度上讲,也是对蕴藏在群众中的文化精神做了一次“测试”。误发“疑似李煜墓”事件还提醒我们,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有很多事要做,但误发信息显然没什么帮助。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