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7月15日 星期一

    艺坛杂议

    合力培育文艺新风

    薛晋文 《 光明日报 》( 2013年07月15日   14 版)

        文艺新风的出现,需要文艺家摸准文艺脉相并率先作为,他们的旗手和鼓手作用,以及砥柱担当功能不可替代。几个方面的问题不容回避。首先,当前亟待培育和造就一批像鲁迅那样的人。他们高擎文艺新风旗帜,秉持闯将精神,视野宏阔且目光如炬,对于文艺新风的崛起具有强大的矫治引领作用,对于沉渣积弊具有超强的去污荡涤效应,他们是空谈文艺、矫情文艺和低俗文艺创作的克星,也是伪现实主义、伪娱乐文化和无度消费文化的阻击手。

        其次,文艺新风的崛起需要推出一批精品力作取信于民。文艺新风的诞生不应只坐而论道,更应起而行道,应当创作出大量既在“思想和艺术”方面双璧生辉,又能够“挽风气和砭流俗”的示范之作;既具有黄钟大吕之声,又不失人文情怀的通俗之作;既携带文艺启蒙初衷,又超越启蒙理想的扛鼎之作。这些优质作品,才能够影响人们的精神观念和文化信仰,引导他们认清优质文艺与劣质文艺的高下分野,让文艺甘露真正去润泽身心、抚慰人生。倘如此,趋良风者才会相率而入,趋邪风者才会渐行渐远。

        再次,文艺新风的出现离不开文艺评论家的有力作为。评论家是文艺生态健康发展的“郎中”,部分评论家不应被金钱收编,不应在养尊处优中钝化了笔触和锋芒,面对突破底线、没有品位和言之无物的创作现象,评论家应拿出鲁迅先生“嫉恶如仇、除恶务尽”的操守和气概,以有力的思想笔触揭穿真面目,扶正气、驱邪气。

        当下,精神文明的突出矛盾应是人民群众高涨的文化需求与优质作品稀缺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的需求是文艺作品存在的主要原因,优质文艺作品大多以反映人民群众的生活情感为主要内容,人民群众应当最有发言权。文艺作品和文艺新风主要是为人民群众而生,文艺作品和风尚适不适合群众的口味,满足不满足群众的需要,有益或无益世风民俗,不是发行量和收视率简单说了算,不是奖杯和证书说了算,更不是忽悠绑架民意说了算,它们需经得住世道人心的筛查,经得住时空淘洗的考量,经得住社会效应和审美效应的实践检验。创作者不应以一己好恶而强加于人民群众之上,以一己悲欢而误以为是全社会的悲观,避免在画地为牢、自我欣赏,以及自我感觉良好中将人民群众拒之门外。创作者要敞开胸怀,放出眼光让人民群众切实参与到文艺生产之中,只有让人民群众看得懂、听得懂的文艺,他们才可能真正参与进去,才可能在人民群众中产生深刻的影响力。(作者为太原师范学院影视艺术系主任)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