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上海7月13日电(记者曹继军、颜维琦)中国自主研发的完全可降解支架将进入临床实验阶段。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教授在世界年度最具影响力的心脏介入大会——法国巴黎Euro-PCR会议上透露了这一研究进展。
据葛均波介绍,新一代国产化完全可降解支架由高分子聚乳酸构建药物释放平台,植入体内2~3年内完全降解吸收,有别于传统金属药物支架。其设计理念是:在支架植入后的一段时间内,使狭窄血管得到机械性支撑,同时释放出药物,防止再狭窄,之后支架即缓慢降解,并完全被组织吸收,血管结构以及舒缩功能完全恢复至自然状态。
据了解,完全可降解支架即将率先在国内开展临床试验。其优势在于,非永久植入体内,减少长期存留对血管的刺激和炎症反应;有可能减少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时间;利于再次介入治疗。完全可降解支架因此被称为冠脉介入的“第四次革命”,预计将有可能主导未来10年的冠脉支架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