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是培养具有包容、和谐、开放、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新型人才的重要载体,高等院校业已成为音乐传承和教育的重要殿堂。要进一步提高我国高等音乐教育水平,应在开放体验式教学上下功夫。
在高等音乐教育教学中坚持全面“开放”
音乐是一个开放式的文化载体,其发展客观上要求必须采取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开放态度和方法。高等音乐教育作为音乐传承和教育的重要渠道,应当打破任何观念、方法和手段上的封闭枷锁,密切关注、及时吸取和应用最新的音乐研究成果,在更高的层面上,进一步促进和扩大开放的深度和广度,使高等音乐教育成为体现开放观念、培养学生树立开放意识的重要教育载体。
开放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本质上是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促成“交往”和“学习”顺畅、有效地展开。鉴于各种教学方法具有内在的相容性和互补性,为了满足高等音乐教育特性对教学的客观要求,开放体验式教学模式应以开放的态度,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和推进,动态地融合多种方法。
开放的教学环境。好的教学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放体验式教学模式对教学环境,即“课堂”及其组合“因素”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丰富和拓展,要求用于学习和体验的教学环境更加贴近生活,使教学环境不仅是推动音乐教学的手段,某些时候更成为学习和体验的对象。
开放的教学内容。一方面,开放体验式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的广度上坚持开放。尽量兼收并蓄各个历史时期、各个地域、各个民族、各个社会阶层的音乐及相关学说,从而向学生全景式地展现人类音乐的瑰丽风采。另一方面,开放体验式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的深度上坚持开放,选择一些专题进行“精耕细作”,如对于各个历史时期那些具有里程碑意义和强烈时代烙印的音乐,对于各个地域或民族那些具有鲜明地域和民族特色的音乐,充分、深入和细致地体验剖析它们的不同侧面,从而使学生能够既全面又深入地理解音乐。
开放的教学主体。开放体验式教学模式对于教师是开放的,它并不硬性规定教学形式、内容、方法和环境,而是给任课教师留有充分的、可以灵活调控的空间,以便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对象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和部署。开放体验式教学模式对于学生也是开放的,给学生留有发挥才能和培养能力的空间,充分利用音乐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充分利用他们较强的感性思维能力,鼓励并要求学生积极、深入地参与制定和实施符合自身特性的教学活动。
在高等音乐教育教学中坚持全程“体验”
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音乐最大的特点是直观感性。传统的音乐教学方法注重学习的系统性,强调理论分析和概括,但对音乐直观感性的特点有所忽略和弱化,未能充分体现音乐开放、鲜活、生动、富有创造性的本质特征,导致学校音乐教育渐渐脱离了音乐赖以生存、繁衍的生活土壤,有封闭、僵化的趋势。体验教学则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专业能力和技巧可以在系统地用“心”体验的过程中得到不断提高,理论分析和概括也可以在系统地用“心”体验后有效进行。用“心”体验,能拉近音乐和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渴望,使学生充分感受音乐的思想感情、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高等音乐院校的学生将来可能从事不同层面的音乐教育工作,因此,高等音乐教育还应该培养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体验同样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教学实践能力可以在系统地参与、体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得到不断的训练和提高,教育理论知识也可以在系统地参与、体验教学活动后得到进一步验证和理解。通过参与、体验整个教学活动的规划、实施,可以进一步凸显学生教学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效激活学生的创造性。
学习音乐,不仅要学习音乐层面上的理论和技巧,还应该学习文化层面上的风土人情和人文精神。体验仍然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风土人情可以在体验的过程中得到了解和理解,和谐自然观、民本意识等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文精神也可以在体验后得到认同和强化。
在高等音乐教育教学中坚持“开放”和“体验”的内在统一
在开放体验式教学模式中,“开放”和“体验”是内在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开放”是获得充分“体验”的策略方法和必然要求,“体验”是体现全面“开放”的内容过程和最终目标。
开放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开放”和“体验”,无论内涵与外延,都是以科学性为前提、以创新性为目标的。“开放”和“体验”不是盲目的,而是时刻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以有利于教学为最终目的。开放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开放”和“体验”也不是简单的重复和组合,而是时刻以发展的理念为指导,以有利于创新为最高目标。“科学、开放、体验、创新”地开展教学,教育学生学会倾听、表达、互动和思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以开放的胸怀,多视角、多侧面、多层面地学习、审视和研究音乐。(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