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7月11日 星期四

    长江珠江流域防护林体系三期工程启动

    覆盖全国1959个县

    《 光明日报 》( 2013年07月11日   05 版)

        国家林业局7月10日宣布,我国正式启动实施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珠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太行山绿化、平原绿化三期工程建设(2011—2020年)。到2020年,国家将投资2129亿元,完成造林2167.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平均提升4.1%以上。

     

    持续数十年的绿化之路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永利介绍说,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先后启动实施了长江、珠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和太行山、平原绿化工程,开启了我国针对“江、河、山、原”等特定地域的生态治理模式探索。

     

        2001年至2010年,“长、珠、太、平”4项工程二期建设顺利完成。国家和地方总计投资1098.5亿元,完成造林1174.2万公顷,低效林改造31.4万公顷,长防、珠防、太行山绿化、平原绿化工程区森林覆盖率分别增加了4.7、12.2、7.7和1.3个百分点。

     

        绿化的努力带来了丰硕的回报。据统计,长防工程区土壤侵蚀量每年减少2.3亿吨,洪涝灾害明显减轻;珠江流域的东江、西江、北江中上游水质持续保持在二类以上,重点水库水质保持在一类以上,珠江三角洲和港澳地区的饮用水安全得到有效保证;太行山区绿化面积不断增加,水土流失面积逐年缩小;平原农区的风沙、霜冻和干热风灾害持续下降,为我国粮食“九连增”起到了重要保障作用。

     

    生态环境尚不容乐观

     

        几项绿化的成效有目共睹,但是张永利坦陈,虽然二期工程建设取得了成效,但是我国长江、珠江流域、平原地区和太行山区的生态形势仍然不容乐观,工程区尚有1573万公顷宜林荒山荒地亟待造林绿化。

     

        张永利进一步具体分析目前这4项工程面临的具体困难:长江、珠江流域的水土流失严重的情况没有得到完全遏制,生态建设任务依然繁重;太行山区的宜林地立地条件越来越差,造林绿化难度越来越大;平原地区农田林网体系不健全,防护功能满足不了农业生产发展要求。

     

        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张永利透露,本次“长、珠、太、平”4项三期工程范围覆盖全国1959个县,规划人工造林1030.6万公顷,封山育林1123.4万公顷,飞播造林13.2万公顷,低效林改造1069.9万公顷,修复防护林带128.1万公顷,农林间作85.9万公顷。

     

        据了解,工程区将划分为34个治理区,分别明确更有针对性的主攻方向和采取更强有力的治理措施。其中,长防工程分16个治理区,重点是洞庭湖、鄱阳湖和丹江口水库,即“两湖一库”防护林、生态脆弱区水土保持林和江河源头的水源涵养林建设。珠防工程分为5大治理区,重点是南北盘江、东北江、左右江、红水河以及珠江中下游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林的建设。太行山绿化工程分7个大区,建设重点是桑干河、大清河、滹沱河、滏阳河、章河、卫河、沁河等7条河流流域的53个水土流失治理重点县(区)。平原绿化工程分6大片区,明确将404个产粮大县列为建设重点,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本报北京7月10日电 本报记者 郑北鹰)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