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7月04日 星期四

    社会大学造就的综合艺术家

    ——社会各界解读“朱仁民现象”

    《 光明日报 》( 2013年07月04日   04 版)

        “朱仁民展现的是大艺术概念的景观艺术,一个综合的艺术。他把景观艺术反映到他的绘画中,把景观与绘画融合,最后回归到潘天寿精神。”杭州西泠印社顾问、书画评论家胡西林读了7月1日本报一版头条刊登的《朱仁民:用艺术拯救生态》一文后对记者说。

        本报有关朱仁民历时30年创立人类生态修复学的报道在浙江引起反响,一些专家学者对“朱仁民现象”进行了解读。

    高端艺术也可以产业化

        “朱仁民的文化创意产业很好地契合了社会的需求,从国画到景观施工图,最后到工艺品、旅游纪念品,他将艺术价值、商品价值和公益价值很好地融合,这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确实称得上是一枝独秀。”浙江传媒学院文化创意学院院长徐凤兰评价说。

        2008年中国大运河申遗活动拉开序幕,朱仁民为此创作了一幅国画,画中再现晚清拱墅运河的场景,成千的舟楫、上万的人物、鳞次栉比的建筑、一条嘈杂的古水街,百年运河畔的场景被印在了30米的水墨长卷之中。半年后,朱仁民将水墨长卷变成了建筑景观设计图;数年后,原本垃圾淤塞的河道不见了,一条城北最热闹的餐饮古水街出现在杭州市拱墅区的胜利河上,这里成为大运河杭州段的一个地标性旅游风情线。

        从国画到景观设计图纸再到建筑,朱仁民以其非凡的文化创意能力将艺术物化成著名景点。2008年,杭州市评选首届文化创意产业风云人物,朱仁民名列其间。

        “我习惯于用创意传达文化,将文化变成产业,把绘画作品打造成建筑作品,再开发成旅游文化产品。”朱仁民说,他做任何建筑作品,总希望率先考虑功能或业态。

        朱仁民成立杭州潘天寿环境艺术研究院后,承接项目多达上千个,遍布浙江省和全国主要城市近500个单位。如今,朱仁民的文化创意产业已经形成由景观设计、文化衍生产业开发、作品制作组成的一条龙产业链。

        “朱仁民对项目进行全方位的拓展,充分占据了每个项目的内容空间和经济空间,还获得了政府的支持、民众的认可、品牌的效应,这种独特的经营理念和模式,值得众多文化企业学习!”徐凤兰说。

    艺术应当是为民众服务的

        朱仁民的高端艺术产业化,每年都会给他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但走进他的办公室,却全然不见一丝奢华。朱仁民几十年长期蜗居于办公室,办公室既是他的画室,又是卧室兼接待室,每晚他都要在此工作到次日凌晨。

        如此辛苦,为的绝不是他自己。朱仁民说他的大艺术概念有三层含义:一是将绘画、书法、雕塑、建筑、景观打包成国际化的大艺术作品;二是用哲学、禅宗、生态、文脉、文学主导艺术作品的灵魂;三是以公益、奉献、爱国、博大、包容实践艺术为民众服务的理念。

        朱仁民一生的心血都耗在第三层含义上:1996年,他私人出资买下了浙江舟山普陀的莲花岛,此后15年他投入3000多万元将这个小岛开发成旅游景点,景点建成后,他却走了,只留下一个“永久免费旅游”的告示牌;2005年,为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他利用废弃的工厂,为艺术家、设计师和老师学生免费提供学术活动平台;1年后,朱仁民又在浙江湖州建立了菱湖国际艺术家村,专门为贫困艺术家提供免费食宿和创作场地。

        “潘天寿环境艺术设计研究院赚来的钱,我都投入到发展艺术公益事业上。女儿结婚要买房子,我没钱。”朱仁民对记者说,他不敢忘记外公潘天寿的教诲:艺术属于国家、民族和人民!

        浙江大学艺术设计专业大三学生邓哗读了本报的报道后说:“朱老师是一位热爱祖国、愿意承担社会责任的艺术家,他用良知在呼吁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素质,他的事迹让我特别感动,我一定向他学习!”

    学历不代表能力

        朱仁民只有初中学历,一个没有文凭没有学历的人却成为成就卓著的大艺术家,这在强调文凭和学历的当下很能发人深省。

        浙江大学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老师对记者说,浙大没有博士学位的教师不能参加教授职称评聘,却把只有初中学历的朱仁民引进学校并为其设立朱仁民艺术馆,恰好说明不应该唯学历唯文凭,因为学历和文凭不等于学识和能力。朱仁民14岁以优异成绩考取中国美院附中,却因出身问题被拒于校门外。学历并不代表能力,朱仁民在艺术上的成就是在社会大学中学会的,无法接受正规的教育却极大地激发出他求知的热情。他博览群书,发奋自学,成为综合艺术家。正因为没有受过正规的教育,也就没有了框框。面对他的景观艺术,意大利国家美术家协会主席高度赞扬其是文艺复兴以来没有出现过的艺术表现形式,应该让朱仁民的艺术走上国际,让世界共享。

        “是时代造就了朱仁民。没有改革开放,也就没有朱仁民的艺术,而他也创造了自己特有的无愧于时代的艺术!”浙江工商大学艺术经济学研究所所长林日葵说。

        “朱仁民现象”为唯学历唯文凭提供了相反的佐证。而像他这样没有学历和文凭的人才也能被高校接受,这一现象在读者中引起不小反响。杭州某高校博士毕业生小高感慨道:“朱仁民老师没有文凭和学历,却被浙江大学接纳,他也许是一个特例,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并不多见。”

        “企业重文凭,但也重本领。如果能有朱仁民这样的艺术造诣和绘画技巧,即使没有高学历,还是会有单位要他的。大家抱怨社会过度依赖文凭的同时,其实更应该培养自己的能力。”浙江一企业负责人说道。(本报通讯员 朱海洋本报记者叶辉 严红枫)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