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7月04日 星期四

    60年:“汽车大国”梦圆

    《 光明日报 》( 2013年07月04日   09 版)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1953年7月15日,一汽的奠基开启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之路。时光荏苒,60年间,中国汽车工业从无到有,从规模小、技术落后到连续四年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世界最先进的汽车生产线落户中国。

        60年,中国汽车大国梦圆。

    60年汽车业的辉煌与梦想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车,已成为中国普通百姓的代步工具;车,改变着中国人的经济社会生活。

        汽车,在中国曾经是奢侈品、稀罕物:1949年至1977年,我国累计生产汽车125.25万辆,只相当于今天一个月的总产量。其中,轿车只有1.22万辆,只相当于现在一两天的总产量。

        但近十余年间,“井喷”,成为形容中国汽车市场最形象的词汇。2002年至2008年,中国汽车年产销总量相继跨越300万辆、400万辆、500万辆、700万辆、800万辆和900万辆大关,几乎是每年跨越一个百万辆台阶,年均增长率高达25%。在全世界汽车市场大萧条的2009年,中国更是多次创造单月产销量过百万辆的奇迹。从2009年起,中国汽车(新车)产销量连续位居世界第一,去年产销双双超过1800万辆,比十个韩国的汽车新车消费量还要多。行业人士预计,10年后,中国汽车保有量也将跃居世界第一。

        “60年圆了一个梦,中国汽车产业做大了,大得出乎很多人的意料。这个‘大’不仅仅是我们的汽车产业今年有可能突破2000万辆,成为连续几年世界产量第一。同时,还表现在汽车工业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了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和格局,改变了城市化的形态甚至是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部长冯飞说。

        轿车的迅速普及,大大改善了国人的生活方式,提高了生活质量和交通效率,促进了钢铁、石化、电子、化工和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汽车工业作为价值链很长的龙头产业、支柱型产业,显现出强大的带动作用。

    独特发展路径折射时代变迁

        专家指出,汽车产业的60年,实际上是新中国经济发展的缩影,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转型的缩影,是对外开放的缩影,是人民生活奔小康和走向富裕的缩影。

        在新中国的第一幅工业蓝图里,汽车工业占有重要一席。随后的几年时间里,中国的汽车工业也曾快速前行。但在中国经济和社会曾经的风雨和坎坷路程中,我国汽车业步履维艰。到1978年,资金短缺,技术落后,产品换型极慢,制造能力极弱,卡车缺重型车、少轻型车,轿车几乎空白,零部件基础薄弱,生产布局“散、乱、差”……中国汽车工业陷入严重的困局。当时,中国汽车年产量不到15万辆。其中,轿车不到3000辆,全国民用汽车拥有总量不足136万辆,占世界汽车总量的比例为3.5‰,还不到美国的1%。

        今年,是中国汽车工业60周年,也是第一辆上海桑塔纳牌轿车在沪组装成功30周年,是外资进入中国汽车市场30周年,还是中国汽车工业上“高速路”30周年。

        从重新引进国外技术生产轻型载货车,到第一家中外合资轿车企业诞生;从汽车零部件企业合资合作,到整车企业纷纷引进技术或者合资造车;从原有国企一家独大,到民营企业由小变大;从在国内计划配置销售汽车,到汽车走入家庭乃至走向国际市场;从学习借鉴国外先进技术造车,到研发创新打造一个个自主品牌……

        艰难困苦,没有阻滞中国汽车工业前进的步伐;外部压力,没有减弱中国汽车工业自主发展的决心。

    “汽车强国”之梦尚待圆

        中国汽车大国梦已圆,但由“大”迈向“强”的任务也历史性地摆在面前。

        开放,给我国汽车人带来了先进的理念、先进的技术、先进的管理机制,使我们在短时间内走过他国长期探索出来的路程,汽车产量和汽车品质迅速提高。但“真正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是买不来的,必须依靠自主创新”,这也是几十年来中国汽车人的深切体会。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张小虞指出,汽车工业必须转型升级,自主品牌企业的竞争能力必须加强。汽车零部件能力体系建设必须完善,核心技术必须掌握,必须形成几家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大集团。同时,中国汽车工业也必须成为绿色产业,为生态文明作贡献。我们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实现汽车工业从大到强是我们的战略目标。

        “中国汽车工业的规模发展到现在如此大,也带来了能源、环境和交通拥堵这三个外部性的负面影响。在创造辉煌的同时,也不断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冯飞指出。

        产能过剩和技术变革引发了全球汽车工业的“大调整”和“大变革”,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正成为汽车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由产品的节能环保和生产方式数字化变革引发的技术变革,将引领整个汽车行业的大变革。冯飞认为,在大调整、大变革的国际环境下,圆中国的汽车强国梦是非常有条件的。

        “中国梦、汽车梦,作为中国百姓中普通的一员,20年前我也怀有一个梦想,就是自己能够开一辆汽车。10年前这个梦想已经实现了。现在我有一个更新的梦想,那就是作为最普通的老百姓中的一员,我能够早日开上一辆更加清洁、更加环保、更加节能的新能源汽车,我希望这个梦想早日实现。”科技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副司长陈家昌说。(本报记者 张 翼)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