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7月04日 星期四

    中国梦人生故事

    李秀芬:山沟沟里的“大河之舞”

    《 光明日报 》( 2013年07月04日   04 版)
    古老的村庄,新潮的踢踏舞,构成了一幅和谐无比的画面。(本报记者 高腾摄)
    李秀芬的工作还包括为村民充电话费这种杂事。(本报通讯员 冯中豪摄)
    家人平时都在山外生活,只有李秀芬还留在村里。(本报通讯员 冯中豪摄)
    李秀芬在展示之前媒体对她们的报道,语气里充满了自豪。(本报通讯员 冯中豪摄)

    人物简介

        李秀芬,55岁,北京市门头沟区雁翅镇淤白村妇女主任,带领村里十几位平均年龄超过50岁的妇女学跳踢踏舞,并登上了2013年北京电视台春晚。

    追梦感言

        以前跳舞是自娱自乐,做梦都不敢想还能上春晚。现在跳舞好像又多了一股劲儿,这股劲儿,是越来越高的心气儿。大家都梦想着,有朝一日能登上更大的舞台。

    ——李秀芬 

        自从李秀芬和队友们跳着“大河之舞”登上2013年北京电视台春晚后,整个淤白村都出名了。

        淤白村地处北京市西部山区,是典型的深山老村,每天进出山只有两趟公交车。在这样的山沟里,一群平均年龄超过50岁的农村妇女,怎么想起来跳踢踏舞这种“洋玩意儿”呢?

        “说起来我们村也是个文化资源丰富的村庄,聒子鼓、蹦蹦戏是每年庙会必有的演出项目。”李秀芬说。要想离梦想更近,仅靠传统文化形式还不够。2012年,村里组建了踢踏舞队。作为妇女主任的李秀芬,自然成了队长。

        “踢踏舞对我们这帮农村小老太们来说,太难了!”从来没跳过舞的她们,要克服年龄大、记性差、身体不灵活的困难,从最基础的站姿、舞步学起。为备战北京台春晚,她们进行了两个多月的封闭训练。每天晚上回到住处,为了不影响别人休息她们就脱了鞋光着脚在楼道里加练。有时在车站等车,她们也不闲着,边等车边练脚上动作,搞得别人都看她们。“农村人嘛,啥苦都吃过,不能被这点困难打倒了。”李秀芬说。(本报记者 焦 健)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