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7月03日 星期三

    走进校园

    学习,我设计

    作者:孟晓双 《光明日报》( 2013年07月03日 14版)

    游戏,让知识获取更有趣

     

        “就像一群猴子,到处乱窜,找答案。”回想起不久前在北京自然博物馆的活动,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初一五班的朱云启还是无比兴奋。

     

        不是第一次来到自然博物馆,但唯有这次“参观”与众不同。是学习,也是一场比赛。作为初一五班的一员,他知道自己还承担着一份责任——为班级争先的责任。

     

        拿着“博物馆大闯关通行证”出发!答题、盖章,既要拼速度,又要讲正确率。

     

        每一组题就像一道道关卡。答完答对一组题,就像闯过一道关。

     

        “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心中澎湃着胜利的喜悦,当成功完成全部答题时,从心底迸发出成功的自豪感。带着这样的心情,我们完美通关,开心快乐地度过了一个不一样的下午。”

     

        从生物的起源到生物的发展史;从化石的形成到化石被发现;从古生物到现代生物……不仅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还补充了课堂上学习的知识。这还要“归功”于高二年级生命科学班哥哥姐姐的巧妙设计。这是北京一六六中学高中生命科学班的一次短假期实践,也是初一年级学生的校外活动课程,还是学校“小导师制”(高年级学生指导低年级学生开展德育等方面的活动)的一次实践。

     

    创意,让学习与众不同

     

        拿着手持步话机穿梭在自然博物馆的各个展厅之间,沟通协调,紧张,但井井有条。那是一种被需要的愉快体验。

     

        “以游戏的方式,让初一的学生们获取知识,这样不更有意义?”作为主要策划者之一,李智恒对他和伙伴们的创意很有信心。只是偶尔听到初一学生有博物馆参观日的活动,就萌发一系列的联想。

     

        为什么不试一试?向学校表达想法。批准。

     

        时间有些紧,只有一周。

     

        主创团队、外联团队、美工制作、技术支持迅速成立。

     

        启动活动方案、制定活动规则、安排活动流程、联系生物组教师团队给出题目草案、各部门负责人现场踩点、计算机模拟方案、整合博物馆方面建议和题目草案、联系初一班主任、参与班牌制作、完善安全预案……每一个环节都要精心准备,不停地修改、调整设计流程。最终以竞赛、小组活动等形式完成相关教学内容。初高中学生的共同参与延长了教育的生态链,拓展了教育的宽度与深度。

     

        老师成了配角。

     

        “按照他们的要求,准备了100多道题。其中一些题,他们觉得不符合初中生的情况,就被‘毙’了。”学生们有自己的考虑,秦悦老师佩服学生对学情细致地考虑。

     

        参加过很多国内外著名实验室的科学实践,但是这次短假期实践课却非常不同。

     

        “学生们的激情和热情已被点燃。他们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回馈给了低年级的同学,这是在自我提升的过程中的一种成长。一次活动不会有太大影响,三年当中,一次一次这样的活动,不断提升关爱能力、奉献意识、合作能力,他们会有足够的信心,把自己的事情处理得特别好。”北京一六六中学校长王蕾说。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