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6月30日电(记者杜羽、计亚男)30日,58岁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与22岁的美国文学青年约翰·兰多夫·桑顿坐在了一起。在由北京师范大学和光明日报社共同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承办的“世界如何想象与书写中国——跨越大洋的文学对话”活动上,两位作家共叙文学与写作,畅谈东西文化的差异与共性。
中国作家莫言,扎根于中国大地,一直把写作目光对准中国乡村。现就读于美国哈佛大学的约翰·兰多夫·桑顿,14岁时曾到北京游学一年,他将这段经历写成了《美丽的国家》一书。他们肤色不同,阅历迥异,对中国、对文学也有着各自独特的认知,对话现场碰撞出的思想火花,引发听者的思考。
本报副总编辑刘伟出席活动并致辞,他说:“中国是个有悠久文化传统的国家,在几代作家的努力下,莫言脱颖而出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值得我们骄傲。小桑顿能够和我们的文学大师对话,作为一个文学青年,是非常幸运的。我们的文学大师有一种胸怀,而且北京师范大学提供这样一个平台,也体现了北师大传统的人文特色,特别是包容的、宽阔的胸怀。”
北京师范大学学生、鲁迅文学院作家班青年作家代表300余人聆听了这场对话。
(详细报道见5版、视频新闻见光明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