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刚刚在柬埔寨金边结束,马里、叙利亚、中非等处于动荡和武装冲突中的国家和地区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
其实在柬埔寨就有一处遭受冲突之苦的世界遗产——柏威夏寺。柏威夏寺位于柬埔寨、泰国两国边界。虽然教科文组织多次强调,世界文化遗产不应成为冲突的借口,但柏威夏寺一直都处于冲突的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多次举行会谈,探讨如何对它进行保护,但效果并不明显。如今它已经非常破败,处于濒危状态。
天灾与人祸,无疑是世界遗产最可怕的天敌,但比天灾更可怕的是人祸。由于军事冲突及战争、污染、盗猎、城市和旅游业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世界遗产处于濒危状态。
2003年3月美英联军对伊拉克的战争打响时,文物专家最担心的便是伊拉克境内包括巴比伦古城遗址在内的众多遗址。据说当时美国芝加哥大学远东博物馆为美国政府提供了一份涵盖4000个考古遗址的清单,希望它们可以免遭炮火的打击。但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这些大大小小的遗址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伴随而来的是大量文物的流失。
令人扼腕长叹的还有位于阿富汗的巴米扬山谷的文化遗迹。巴米扬大佛建造于公元3世纪,是世界上最高的古代佛像。尽管国际社会展开了积极的外交活动试图拯救,但这两尊具有1500年以上历史的巨型石雕佛像,还是在2001年2月被阿富汗的塔利班领导人彻底摧毁了。2003年7月,在第27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所有公约缔约国做出了一个异乎寻常的决定,将巴米扬山谷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尽管阿富汗并没有进行过申报),当然与此同时,巴米扬山谷直接进入世界遗产濒危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这一举措也表达了国际社会对这种蓄意摧毁文化遗产的极端行为的愤慨。
在目前的濒危名录中,大多数都与战争有关;但同时也有许多是人祸,比如过度开发以及保护不当,德国的易北河就是一例。
在对待世界遗产的态度上,可以学习英国。一向以众多的世界遗产而闻名的英国,2008年宣布,由于申遗后维护和修葺的费用远远大于其带来的旅游效益,将停止申请加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工作。据说在英国申请一个世界遗产需要花费40万英镑,平均每年用于维护的花销也在15万英镑左右,而世界遗产地位给旅游业带来的收益显然被夸大了。英国的这一观点得到许多专家的认同。
中国目前的世界遗产越来越多,排队等待申请成为世界遗产的更多,但同时对于世界遗产的保护也仍然有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从这个意义上讲,美国与英国的态度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