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6月28日 星期五

    青春荟

    在日本当和尚

    苏枕书 (旅日) 《 光明日报 》( 2013年06月28日   16 版)

        常有中国朋友对日本和尚能娶妻生子、喝酒吃肉大为惊奇,还有更高调的,开豪车,拥美人,大大颠覆了他们印象里的森严戒律。我客居京都若干年,这里寺庙众多,宗派林立,信众广布,独特的僧侣文化是一道不可忽略的风景。

        其实早在镰仓时代,僧侣就允许吃肉娶妻,江户时代,幕府曾下令禁抑基督教,确立寺请制度,将民众纳入佛教组织中,所谓檀家。于是在日本,和尚是极稀松平常的职业。

        与其说信仰虔诚,不如说日本人的宗教观与生活联系紧密。《菊与刀》中分析颇详:“日本人对死后世界的空想从来不感兴趣。他们的神话都是讲关于神的故事,而不讲逝世的人。他们甚至拒绝佛教关于死后因果报应的思想。他们认为,不管什么人,甚至身份最低贱的农民,死后都能成佛。日本人供在佛坛上的家属灵位就称作‘佛’。”有这样圆滑的宗教观,僧人们当然不愁生计。

        诵经是他们的基本技能,声音好听、口齿伶俐的和尚最受欢迎,檀家也愿意请他们做法事。若他们有幸再生得清秀些,一世富贵就不可想了。学校附近的知恩寺每月都有隆重的念佛大会。有一回在殿外看新鲜,忽见廊下一位十分俊美的青年僧人。长风扶起缁衣宽袖,飘飘摇摇动人心弦。他合掌温声道,何不去殿内一起念佛?我居然进去跪坐半个钟头,念了千百遍“阿弥陀佛”,心道和尚的容貌果然重要。呜呼,如此心念一转,可惜了千百句阿弥陀佛。

        如今檀家制度依然存在,寺庙富足与否与檀家的经济状况息息相关。我认识一位在佛教系统大学任教的老师,他有个朋友是某寺的住持,檀家都住在祇园一带,财力雄厚,这位住持也就能开豪车,给夫人买高档和服,请美貌的艺妓喝酒。老师的另一位住持朋友就没这么好过,檀家统共三五家,都在深山某处务农为生,无甚油水。于是,这位住持常请假不上课,帮人家念经去。即便如此,他们还是比一般工薪阶层富裕得多,因此在日本,和尚实在是非常不错的职业,许多女性也认为嫁入寺庙是很好的选择。

        曾到某处乡村游玩,青山碧水,远离尘嚣,当地人很兴奋地告诉我,村里寺庙住持新娶的夫人是上海人。那住持是在东京念书时与妻子相识相知的。村人对这位来自中国大都市的夫人很有好感,说是奇妙的缘分。

        记得去年年末,在雪天过访大德寺瑞峰院,寺内人迹寥寥。买了一盒寺内有名的唐纳豆,独坐茶室,纸窗竹影婆娑,庭中晴雪交加。见到住持一家三代,儿子谦虚有礼,儿媳和顺温婉,小孙儿才15个月大,粉嫩的小身子还站不稳,跟在父祖身后咯咯笑,跌跌撞撞端着找零钱的盘子,一幅和乐融融之景,至今难以忘怀。

        新年夜,日本一些寺庙会敲响一百零八下除厄钟声,祝福新岁的吉祥。去年除夕,与友人到住所附近、东山脚下的永观堂听钟。永观堂的红叶很出名,昔年王国维客居京都亦常散步于此。他晚年所号观堂,据说就缘自永观堂。我们在零点前到寺内,未能排上敲钟的队伍。石阶上长队迤逦,清皎月光里,盛装丽服的人们翘首期盼。寺僧请我们从旁观礼。零点起,一家、一家按序上前敲钟,每起一声,僧人齐诵佛号,又闻山中流泉淙淙,皆极悦耳。阿弥陀堂外有滚热的甘酒可饮,僧人们一杯一杯送到跟前,驱散薄雾与清寒。殿内佛前列四排长案,点燃细烛若干,安置笔墨纸砚,供人敬抄佛经,并写上新年祝愿与自家姓名。我们都谈不上信佛,也不熟悉经文,但也跪坐案前,借一汪清润烛火,一笔一划写下新年的愿望。将墨迹未干的纸张交给寺僧时,他们合掌诵佛,无比恭谨。出得殿来,钟声未停,中天清月星辉,回望钟楼灯火,殿阁辉煌,温和郑重的仪式之美,不忍也不敢惊动。(作者为80后作家,已出版《岁时记》、《尘世的梦浮桥》等,现留学日本京都)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